[实用新型]一种薄板卷材堆叠退火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50996.8 | 申请日: | 2020-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134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耿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凯特尔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52 | 分类号: | C21D9/52;C21D1/26 |
代理公司: | 常州知融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2 | 代理人: | 路接洲 |
地址: | 21453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板 卷材 堆叠 退火 支撑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材及有色金属热处理时所使用的工装,尤其是薄板卷材堆叠退火支撑装置,克服现有支撑装置外立柱与定位环圈之间刚性连接处易断裂、定位环圈容易失去对外立柱稳定作用的问题,方案是,支撑装置包括底盘和至少一个置于底盘上方的堆盘,底盘由主支撑板和辅支撑板组成;堆盘具有结构与底盘相同的盘面,盘面外圈处圆周排列有向下直立的外立柱,主支撑板上为主立柱,辅支撑板上为辅立柱,位于外立柱的近下端设有定位环圈,定位环圈由分段的若干弧形圈组成,各弧形圈的两端分别与主立柱距离可调式联接在两主立柱上,辅立柱的下端设有卡在弧形圈上的开口,以使弧形圈对辅立柱仅作沿盘面径向的限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材及有色金属热处理时所使用的工装,尤其是一种置于热处理炉中的薄板卷材堆叠退火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金属薄板带材轧制收卷后,一般需要整卷进行退火处理,以消除应力和软化材质,方法是将卷材放置在退火炉中按照相应材料的退火要求进行升温、保温和降温处理,由于整个过程需要若干小时,为提高工效和降低能源消耗,一般会将几个卷材堆放在退火炉中一起完成一次退火过程,堆放的卷材的轴线呈竖直的状态。
由于卷材的自重较重,每个卷材会达20~30吨,在退火温度600度的情况下,对于板材厚度较厚的板材,即使堆叠在一起,板材卷与卷之间也不会发生粘连,对稍薄一些的卷材可以在下层卷材与上层卷材之间设置隔板以防止卷材之间在端面上发生粘连。
但是,对于超薄的卷材,比如厚度0.6毫米甚至更薄的卷材,在炉中长时间处于600度高温时,即使温度不会使材料熔化,但由于材料太薄,卷材端面位置的板材还是会发生软化,加之卷材的自重过大,卷材的下端面会与炉台或隔板发生粘连,或者是卷材在下端面处内圈与外圈之间产生粘连,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3700425U公开了一种用于薄板退火的支撑对流装置,该装置设有隔板,隔板之间具有支撑立柱。
在该方案中,支撑立柱固定在上层隔板上,支撑立柱具有内圈的排列的内立柱和外圈的排列的外立柱,支撑立柱由于承受重压和反复承受高低温的交替循环,容易产生变形,所以在外立柱的近下端由定位环圈将各个立柱联接起来,起到稳定各个外立柱的作用,定位环圈与各立柱采用焊接固定的形式,这种看似简单可靠的固定形式却对整个装置带来了一个较大的问题,就是使用过程中焊接处难以承受较大的变形力,这种刚性连接的形式使立柱变形应力缺少释放空间,焊接处比较容易被扯断,一旦断开,定位环圈反而对外立柱没有任何的稳定作用,即使重新焊接,仍然容易断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支撑装置外立柱与定位环圈之间刚性连接所造成的连接处易断裂、定位环圈容易失去对外立柱稳定作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薄板卷材堆叠退火支撑装置,所述的支撑装置包括底盘和至少一个置于底盘上方的堆盘;所述的底盘为圆形、且由圆周间隔排列的若干支撑板组成,所述的支撑板具有面积较大的主支撑板和面积较小的辅支撑板;
所述堆盘具有结构与前述底盘结构相同的盘面,相近于盘面外圈处圆周排列有向下直立的外立柱,相近于盘面中心位置处圆周排列有向下直立的内立柱,所述的外立柱和内立柱的下端抵在底盘上或者抵在下层堆盘的盘面上,设置在主支撑板上的外立柱为主立柱,设置在辅支撑板上的外立柱为辅立柱,位于外立柱的近下端设有定位环圈,所述定位环圈由分段的若干弧形圈组成,各弧形圈的两端分别与主立柱距离可调式联接在两主立柱上,所述辅立柱的下端设有卡在弧形圈上的开口,以使弧形圈对辅立柱仅作沿盘面径向的限位。
具体的一种结构是,所述弧形圈与主立柱的距离可调式联接结构是,所述弧形圈上具有长度方向同于盘面周向的腰形孔,所述主立柱上固定有位于弧形圈两侧的连接块,所述腰形孔中设有柱销,所述柱销两端分别固定在两连接块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凯特尔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凯特尔节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509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动态膜生物反应器
- 下一篇:一种机械安全保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