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列管冷凝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50532.7 | 申请日: | 2020-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811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段郝;孙在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鑫中福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 | 分类号: | B01D5/00;B01D3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300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列管 冷凝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列管冷凝器,具体涉及冷凝器技术领域,包括筒体和上接管,所述筒体外侧的顶端设置有被牌,所述筒体外部两侧中间位置处均设置有耳座,所述筒体的顶端设置有上接管,所述筒体的底端设置有下接管,所述筒体外部一侧的顶端设置有入口,所述筒体外部另一侧的底端设置有出口,所述上接管的底端和下接管的顶端均设置有管板,所述筒体外部两侧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安装螺栓。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弹簧、防冲板、限位柱、金属滤网和安装孔,流体高速进入上接管时,冲击防冲板,弹簧利用自身弹力作用伸缩,流体通过金属滤网内部间隙进入筒体,减缓了流速,避免流体直接冲刷管板而因较大的温度差造成管板的腐蚀和损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凝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列管冷凝器。
背景技术
冷凝器是最常见的换热器之一,通过热量交换,将气体特别是蒸汽转换成液体,配合压缩机、蒸发器等共同运作,形成制冷循环,冷凝器根据不同的种类可分为蒸汽冷凝器、锅炉用冷凝器,其中列管冷凝器是最常见的蒸汽冷凝器类型,分为卧式和立式两种,无论是卧式还是立式都存在一些缺陷有待改善。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1)传统的列管冷凝器运行时因冷热交换产生冷凝水附着在筒体外部,若放置在对环境要求较高的室内,冷凝水滴落不易清理;
(2)传统的列管冷凝器流体高速进入筒体时,温差较大对管束造成腐蚀和损坏;
(3)传统的列管冷凝器折流板多为平面,对流体的导向作用不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列管冷凝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冷凝水滴落不易清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列管冷凝器,包括筒体和上接管,所述筒体外侧的顶端设置有被牌,所述筒体外部两侧中间位置处均设置有耳座,所述筒体的顶端设置有上接管,所述筒体的底端设置有下接管,所述筒体外部一侧的顶端设置有入口,所述筒体外部另一侧的底端设置有出口,所述上接管的底端和下接管的顶端均设置有管板,所述筒体外部两侧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安装螺栓,所述上接管与管板之间设置有防冲结构,所述筒体的内壁均匀设置有折流结构,所述筒体的内部竖向设置有导管和定距管,所述导管的顶端和底端均与管板相连通,所述定距管的顶端均与管板固定连接,所述定距管的底端均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外部的底端均设置有固定螺母,所述筒体外侧的底部设置有集水结构;
所述集水结构包括固定圈,所述固定圈固定连接在出口的底端,所述固定圈的顶端均匀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固定圈的外部设置有空心收集盘,所述空心收集盘的一侧设置有接头,所述导向槽的底端与空心收集盘的内部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固定圈的外侧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空心收集盘的内侧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固定圈与空心收集盘呈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防冲结构由弹簧、防冲板、限位柱、金属滤网和安装孔组成,所述弹簧的顶端均固定连接在筒体内部的顶端,所述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防冲板,所述弹簧内部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防冲板的内部设置有金属滤网,所述防冲板的顶端均匀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弹簧的底端均嵌在安装孔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安装孔半径相同,所述安装孔在防冲板的顶端呈环形分布。
优选的,所述折流结构由折流板、固定孔、折流槽、加固层和加固块组成,所述折流板的内部设置有加固层,所述加固层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加固块,所述折流板的顶端设置有折流槽,所述折流板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定距管竖向贯穿固定孔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折流板尺寸均相同,所述折流板在筒体的内部呈竖向交错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列管冷凝器不仅实现了收集冷凝水,实现了防腐蚀防损坏,而且实现了增强折流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鑫中福化工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鑫中福化工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505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