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儿童的吸痰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50121.8 | 申请日: | 2020-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424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祝真妮;吴洁;沈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市妇幼保健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25/14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王家蕾 |
地址: | 314001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儿童 吸痰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儿童的吸痰管,包括吸痰管本体所述吸痰管本体头部环绕的设置有垫套以及回弹组件,所述垫套可在吸痰管本体上运动并可延伸至吸痰管本体头部外侧,所述垫套包括硬质层、软套层,所述硬质层环绕设置在吸痰管本体外侧,所述软套层贴合设置在硬质层外侧,所述回弹组件设置在硬质层与软吸痰管本体之间,所述垫套可通过压缩回弹组件朝吸痰管本体尾部方向运动并露出吸痰管本体头部,所述垫套可通过回弹组件自动回弹至初始位置并将吸痰管本体头部包覆。本实用新型不会让儿童咬扁吸痰管而无法继续操作,且吸痰管不被口周污染或者痰液污染其他地方,保证吸痰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儿童的吸痰管。
背景技术
痰培养是指根据需要从患者体内吸取出痰液进行需氧菌培养、厌氧菌培养、结核杆菌培养或真菌培养,以此来进行呼吸道感染的病因诊断。在儿科病房,痰培养采集是很常见的一项护理操作技术,但是,由于小儿不配合,易动等因素,致使操作难度加大,儿童在进行吸痰操作时,容易咬合吸痰管,导致吸痰难以进行,或者吐出吸痰管,不仅无法继续吸痰操作,且在吐出过程中,导致痰液容易被口周等地方污染,影响吸痰效果。
在专利号为CN209060140U中公开了一种儿童吸痰装置,包括软质管状的主体,所述的主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均为其中一个用于伸入鼻腔内吸痰、另一个用于与吸引连接管连通的第一吸痰端和第二吸痰端,所述的主体的中部为限位手持部,所述的限位手持部的最大外径大于第二吸痰端和第一吸痰端的最大外径,所述的第二吸痰端的内径大于第一吸痰端的内径。该儿童吸痰装置可保证吸痰有效并且使并发症的发生率下降,具有吸痰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家属接受度高的特点。但是其从鼻腔伸入,对大部分儿童来说难以接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避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吸痰效果好且适用于儿童的吸痰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儿童的吸痰管,包括吸痰管本体,所述吸痰管本体头部环绕的设置有垫套以及回弹组件,所述垫套可在吸痰管本体上运动并可延伸至吸痰管本体头部外侧,所述垫套包括硬质层、软套层,所述硬质层环绕设置在吸痰管本体外侧,所述软套层贴合设置在硬质层外侧,所述回弹组件设置在硬质层与软吸痰管本体之间,所述垫套可通过压缩回弹组件朝吸痰管本体尾部方向运动并露出吸痰管本体头部,所述垫套可通过回弹组件自动回弹至初始位置并将吸痰管本体头部包覆。
进一步的,所述回弹组件对称的设置在吸痰管本体两侧,所述回弹组件包括限位块一、限位块二以及弹性件,所述限位块一与限位块二相对应,所述限位块一一端与硬质层内壁相连接且另一端与吸痰管本体外壁相接触,所述限位块二一端与吸痰管本体外壁相连接且另一端与硬质层内壁相接触,所述弹性件设置在限位块一与限位块二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块一与限位块二上均设置有凹槽,所述弹性件两端分别插入两个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回弹组件包括限位环一、限位环二以及弹性件,所述限位环一的外壁与硬质层内壁相连接,所述限位环一的内壁与吸痰管本体相接触,所述限位环二的外壁与硬质层内壁相接触,所述限位环二的内壁与吸痰管本体相连接,两个所述弹性件设置在限位环一与限位环二之间且分别位于吸痰管本体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硬质层采用塑料制成,所述软套采用硅胶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吸痰管本体头部两侧设置有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增加了垫套以及回弹组件,通过垫套在进行吸痰时,方便儿童通过牙齿或者牙龈直接咬合在垫套上,保护吸痰管不被咬扁,且在儿童不配合吸痰,直接张嘴准备将吸痰管吐出时,通过回弹组件将垫套快速回弹至吸痰管头部并将其头部包裹,避免头部被口周等其他地方污染,保证吸痰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未经嘉兴市妇幼保健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501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