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断路器导电夹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46137.1 | 申请日: | 2020-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250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陈柏存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科量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58 | 分类号: | H01H1/58;H01H9/5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陈通 |
地址: | 325600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断路器 导电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断路器导电夹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新型断路器导电夹,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底部中心处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顶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连接有导电片,所述导电片上且远离转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连接销,所述导电片背面且在转轴对应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方板,所述导电片远离连接销一侧且在转轴对应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扭转弹簧,所述基板内且在转轴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连接螺杆,所述底板远离连接销一侧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安装板,通过设置导电片,基板,底板,侧板,解决了目前断路器导电夹在使用时,电流通过导电夹会导致导电夹的温度急速上升,从而容易产生安全隐患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断路器导电夹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断路器导电夹。
背景技术
断路器是指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关合、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断路器按其使用范围分为高压断路器与低压断路器,高低压界线划分比较模糊,一般将3kV以上的称为高压电器,断路器可用来分配电能,不频繁地启动异步电动机,对电源线路及电动机等实行保护,当它们发生严重的过载或者短路及欠压等故障时能自动切断电路,其功能相当于熔断器式开关与过欠热继电器等的组合,而且在分断故障电流后一般不需要变更零部件,目前,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断路器导电夹在使用时,电流通过导电夹会导致导电夹的温度急速上升,从而容易产生安全隐患,因此需要一种新型断路器导电夹来改善这一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断路器导电夹,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断路器导电夹,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底部中心处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顶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连接有导电片,所述导电片上且远离转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连接销,所述导电片背面且在转轴对应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方板,所述导电片远离连接销一侧且在转轴对应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扭转弹簧,所述基板内且在转轴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连接螺杆,所述底板远离连接销一侧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导电片上且在转轴对应位置处开设有圆槽,所述导电片内且在连接螺杆对应位置处开设有通槽,所述基板顶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拉环。
优选的,所述导电片由紫铜制成,且基板和侧板以及底板均由铝合金制成。
优选的,所述基板和侧板以及转轴上均喷涂有绝缘涂料,且方板由ABS塑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导电片和扭转弹簧以及连接销均设置有多个,且转轴与圆槽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螺杆与通槽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且扭转弹簧与侧板以及所述转轴与基板的连接方式均为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电片上喷涂有纳米散热涂料,且连接螺杆与底板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螺杆的长度与基板到底板的距离相适配,且方板的高度与转轴的长度相适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导电片,基板,底板,侧板,多个导电片能够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导电片与空气的对流传热效率,同时导电片上喷涂的纳米散热涂料能够提高导电片的辐射传热效率,通过提高对流传热效率和辐射传热效率两个方面来增加导电片的散热效率,使导电片上的热量能够及时的散发出去,避免导电片的温度上升,解决了目前断路器导电夹在使用时,电流通过导电夹会导致导电夹的温度急速上升,从而容易产生安全隐患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扭转弹簧,方板,转轴,扭转弹簧会带动导电片夹紧接线柱,确保导电片能够牢固的与接线柱连接在一起,避免接线柱与导电片发生脱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科量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科量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461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