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结构改进的门铃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37356.3 | 申请日: | 2020-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476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童树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童树江 |
主分类号: | G08B3/10 | 分类号: | G08B3/10;F21V33/00;H05B47/115 |
代理公司: | 温州市品创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7 | 代理人: | 程春生 |
地址: | 315600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西店***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改进 门铃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结构改进的门铃,包括门铃壳体,所述的门铃壳体的背面固定有底盖,底盖向内凹陷出一个电池仓,电池仓内安装有电池,电池仓的开口处扣合有电池盖,门铃壳体内安装有与电池仓内的电池电连接的电路板、门铃扬声器和发光灯板,电路板与门铃扬声器之间电连接有控制门铃扬声器发声的门铃开关,电路板与发光灯板之间电连接有控制发光灯板电源通断的感应探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实用,生产成本低,结构新颖,带有照明功能,便于快速的看到门铃按钮,并操作门铃,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铃,特别涉及一种结构改进的门铃。
背景技术
现有的门铃,其存在的缺陷是:仅具有门铃发声的功能,不具有照明功能,不方便在漆黑的夜间操作使用门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改进的门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措施:
一种结构改进的门铃,包括门铃壳体,所述的门铃壳体的背面固定有底盖,底盖向内凹陷出一个电池仓,电池仓内安装有电池,电池仓的开口处扣合有电池盖,门铃壳体内安装有与电池仓内的电池电连接的电路板、门铃扬声器和发光灯板,电路板与门铃扬声器之间电连接有控制门铃扬声器发声的门铃开关,电路板与发光灯板之间电连接有控制发光灯板电源通断的感应探头;
所述的门铃壳体的前侧安装有驱动门铃开关用的驱动开关板;
所述的感应探头朝向门铃壳体的外侧设置,感应探头的外部套设有一个安装固定在门铃壳体上的菲涅尔透镜罩;
所述的电池与电路板之间安装有总电源开关,总电源开关的拨动杆由门铃壳体的一侧伸出;
所述的驱动开关板设置在发光灯板的下方,发光灯板安装处的门铃壳体朝向驱动开关板倾斜出一个斜面,发光灯板由该斜面上的照明通孔露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实用,生产成本低,结构新颖,带有照明功能,便于快速的看到门铃按钮,并操作门铃,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结构改进的门铃,包括门铃壳体1,所述的门铃壳体1的背面固定有底盖3,底盖3向内凹陷出一个电池仓3-1,电池仓3-1 内安装有电池2,电池仓3-1的开口处扣合有电池盖4,门铃壳体1 内安装有与电池仓3-1内的电池2电连接的电路板6、门铃扬声器和发光灯板5,电路板6与门铃扬声器之间电连接有控制门铃扬声器发声的门铃开关7,电路板6与发光灯板5之间电连接有控制发光灯板 5电源通断的感应探头8。
所述的门铃壳体1的前侧安装有驱动门铃开关7用的驱动开关板7-1。
所述的感应探头8朝向门铃壳体1的外侧设置,感应探头8的外部套设有一个安装固定在门铃壳体1上的菲涅尔透镜罩8-1。
所述的电池2与电路板6之间安装有总电源开关,总电源开关的拨动杆9由门铃壳体1的一侧伸出。
所述的驱动开关板7-1设置在发光灯板5的下方,发光灯板5 安装处的门铃壳体1朝向驱动开关板7-1倾斜出一个斜面1-2,发光灯板5由该斜面1-2上的照明通孔露出。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门上,相比以往的门铃,除了具有门铃发声的功能外,还可以具有照明的功能,满足在漆黑的夜晚使用要求。
按压驱动开关板7-1,驱动开关板7-1驱动门铃开关7,门铃开关7接通门铃扬声器的电路,门铃扬声器发声,实现普通的门铃的功能。
在漆黑的夜晚使用的时候,当有人靠近本实用新型的时候,被感应探头8感应到,感应探头8接通发光灯板5电路,发光灯板5发光,照亮本实用新型周围,靠近的人即可很快发现本实用新型,并可触碰驱动开关板7-1,以实现门铃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童树江,未经童树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373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音乐旋转式儿童手环
- 下一篇:高速铁路接触导线不平顺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