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冲压件热冲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637197.7 | 申请日: | 2020-08-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505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华星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43/02 | 分类号: | B21D43/02;B21D43/11;B21D43/12;B21D43/00;B21D37/12;B21C51/00 |
| 代理公司: | 沈阳鼎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45 | 代理人: | 赵月娜 |
| 地址: | 1103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冲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冲压件热冲压装置,包括热冲压模具、加热件输送带,其技术要点是:加热件输送带的前后两侧设有轨道且轨道上分别设有同步小车,同步小车的顶面设有立板并利用立板固定有两个间隔布置的水平驱动油缸,两个水平驱动油缸的缸杆末端共同连接有夹手机构,夹手机构的底面设有压力传感器,轨道延伸向热冲压模具方向,轨道对应加热件输送带处设有用于夹取定位的前接近开关,轨道对应热冲压模具处设有用于放料定位的后接近开关,加热件输送带下方对应夹取工位的光电传感器。本装置解决了现有热冲压装置对于大型构件来说,模具上料时间长的问题,避免由于延时造成的板料塑性变差的问题发生,冲压效果好,提高冲压件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部件生产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冲压件热冲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采用热冲压成型技术制得的冲压件强度可高达1500MPa,且在高温下成型几乎没有回弹,具有成型精度高、成型性好等突出优点,因此引起业界的普遍关注并迅速成为汽车制造领域内的热门技术,广泛用于车门防撞梁、前后保险杠等安全件以及A柱、B柱、C柱、中通道等车体结构件的生产。
采用热冲压技术成型时,现有的热冲压装置先将下料后的硼合金钢板送入加热装置内加热到设定温度, 使之奥氏体化, 然后送入内部带有冷却管道的冲压模具上冲压成形, 在成形同时由模具表面将钢板冷却、淬火, 使之发生相变, 把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成形件的强度大幅度提高。由于工艺要求,加热后的钢板件需要快速运送至冲压模具中,但一些大型构件运送不方便,延误冲压时间,影响冲压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可靠的汽车冲压件热冲压装置,解决现有热冲压装置对于大型构件来说,模具上料时间长的问题,避免由于延时造成的板料塑性变差的问题发生,冲压效果好,提高冲压件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冲压件热冲压装置,包括热冲压模具、设于热冲压模具前方工位的加热件输送带,其技术要点是:所述加热件输送带的前后两侧设有轨道且轨道上分别设有同步小车,所述同步小车的顶面设有立板并利用立板固定有两个间隔布置的水平驱动油缸,两个水平驱动油缸的缸杆末端共同连接有夹手机构,所述夹手机构的底面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轨道延伸向热冲压模具方向,轨道对应加热件输送带处设有用于夹取定位的前接近开关,轨道对应热冲压模具处设有用于放料定位的后接近开关,所述加热件输送带下方对应夹取工位的光电传感器。
上述的汽车冲压件热冲压装置,所述热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下模座支撑台和上模座压板,所述下模座支撑台的两个对角处分别设有红外接收传感器模块,所述上模座压板对应红外接收传感器模块的位置设有红外发射传感器模块,通过红外接收传感器模块和红外发射传感器模块配合,实现上、下模座的精准定位。
上述的汽车冲压件热冲压装置,所述夹手机构由与水平驱动油缸的缸杆连接的直角状支撑板、间隔设于直角状支撑板水平段前部的两个定位止板组成,所述直角状支撑板水平段前端为斜楔面,所述加热件输送带上表面高度与直角状支撑板水平段前端高度一致,方便铲起冲压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两个同步小车协同,利用两个夹手机构将加热件输送带上送料到位的钢板件夹起,送往热冲压模具,快速完成送料过程。解决现有热冲压装置对于大型构件来说,模具上料时间长的问题,避免由于延时造成的板料塑性变差的问题发生,冲压效果好,提高冲压件质量。
2、通过前接近开关和后接近开关,对同步小车夹取工位定位和在模具处的放料工位定位,保证冲压质量。
3、通过夹手机构底面的压力传感器,感应夹取工位夹取状态,确认夹取结果,以便下一步送往模具侧。
4、通过加热件输送带下方的光电传感器使工件到达夹取工位时停止不动,以便夹取。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华星机械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沈阳华星机械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371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