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滴快速分选芯片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29514.0 | 申请日: | 2020-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859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言;郭肖杰;段保峰;王欣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源清天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42 | 分类号: | C12M1/42;C12M1/34;C12M1/12;C12M1/00;B01L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72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分选 芯片 | ||
一种微滴快速分选芯片,包括芯片本体,及其内部设置的腔室、管道,所述腔室包括进油相的油相腔室、液滴腔室及排样腔室,所述油相腔室连接的第一管道、液滴腔室连接的第二管道、排样腔室连接的第三管道相互连通并相交于连通部位;所述第三管道的一端接连通部位,另一端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支连通对应的排样腔室,所述排样腔室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在距离所述第三管道分支连接点30‑300μm处设有电极通道和光信号检测点。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避免液体中的杂质进入管道,有效控制液滴之间的间距,避免液滴富集,使液滴分选更精准快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流控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微滴快速分选芯片。
背景技术
微流控芯片微滴技术是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操控微小体积液体的新技术。在生化实验中,利用这些分散的微液滴单元来替代实验室中的发酵罐、烧杯、反应器等,实现生化反应及检测的微量化,有助于减少反应试剂、减短反应时间、调控局部反应条件、增加反应精度等,显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在微流控技术应用中,分选至关重要。已知有多种常规技术以及结合有微流动原理的微流控技术应用于细胞的分选,如利用不同类的细胞的体积大小、表面荷电性等方面差异。然而,根据细胞体积大小轮廓分选常常采用图像的细胞分选系统,容易造成重构图像的准确性难易得到保障。采用表面电荷性差异进行分选,常常选择单细胞富集方法,由于芯片设计,容易造成液滴富集,造成分选准确度不高、分选不够完全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液滴快速分选芯片。该芯片对大量微液滴单元进行稀释,增加微液滴单元间的距离,同时通过对目标液滴回收管道和非目标液滴管道长度和尺寸的设计,实现液滴分选的控制,使分选准确度提高。
一种微滴快速分选芯片,包括芯片本体,及其内部设置的腔室、管道,所述腔室包括进油相的油相腔室、液滴腔室及排样腔室,所述油相腔室连接的第一管道、液滴腔室连接的第二管道、排样腔室连接的第三管道相互连通并相交于连通部位;所述第一管道一端与油相腔室连通,另一端设有多个分支并在距离连通部位100-500 μm处分别设有蛇形管道;所述第三管道的一端接连通部位,另一端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支连通对应的排样腔室,所述排样腔室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在距离所述第三管道分支连接点30-300 μm处设有电极通道和光信号检测点,所述电极通道位于芯片本体中用于容纳电极,所述光信号检测点为液滴检测进行定位。
优选的,所述第一管道另一端的多个分支为两个分支,其分别为第一管道a、第一管道b;所述第一管道a和第一管道b在靠近与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相互连通部位设有蛇形管道;所述蛇形管道对液流起到减小液流压力、缓冲液体压力的作用。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蛇形管道为来回折叠的U型通道或S型通道。液体通过来回折叠的蛇形管道时,进一步降低液压,这对于微流体系的稳定至关重要,同时通过反复来回折叠结构,增加了芯片空间利用度。
优选的,所述电极通道容纳的电极为锡电极或盐水电极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的横截面积的范围为0.4×10-4 mm2
-12×10-4 mm2。
优选的,所述油相腔室和所述液滴腔室内设置有进样口、分流挡板、过滤孔道。所述进样口外接毛细管,液样通过毛细管进入进样口,再由进样口进入芯片管道。由于芯片管道口径小于毛细管,容易造成较大的冲力,在分流挡板的作用下,缓冲液体压力,再经过滤孔道流入管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源清天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源清天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295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