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祛油电饭煲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26497.5 | 申请日: | 2020-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057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陆添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久和电气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0;A47J36/04 |
代理公司: | 广东品安律师事务所 44420 | 代理人: | 刘井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饭煲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祛油电饭煲,包括煲盖、带发热体的煲体和内胆,所述内胆坐于煲体内并接触发热体,煲盖扣合在煲体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搭接在内胆顶端上的祛油釜,所述祛油釜与内胆底壁之间形成汤容置腔,所述祛油釜底部中央开设有多个通孔,沿所述通孔外周面上方设置有环形的凹凸隔油墙,所述隔油墙顶部盖装配有隔离盖。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原有的祛油釜祛油效果不佳、装配不便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烹饪用具,尤其涉及一种祛油电饭煲。
背景技术
经过市场调查上述人群有75%以上是吃出来的胃病,但如果因为健康因素被剥夺滋补汤的权利无疑是一件让人懊恼的事情,对大部分人变胖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些补汤不仅高热量,还非常油,每次煮完一锅汤,你会发现上面浮着一层层厚厚的油,用汤匙捞也很难捞干净,但是目前的降糖煲的结构复杂,加工成本高,过滤效果不理想。
此外,市面上也出现了配合电饭煲用的祛油釜,现有结构祛油釜上没有隔油墙,只是凸起一个大平面没有往下凹,这样过滤油的效果不明显,而且提起的时候出汤速度慢,还有现有结构上的祛油盖是用五金扣五金的,这样经过多次摩擦后会导致松动问题,从而影响了客户的使用和体验感,现有结构上的祛油盖与祛油釜是用点圆球点接触的,这样会磨花祛油盖的五金件影响了外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祛油电饭煲,以解决原有的祛油釜祛油效果不佳、装配不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祛油电饭煲,包括煲盖、带发热体的煲体和内胆,所述内胆坐于煲体内并接触发热体,煲盖扣合在煲体上,其中,还包括搭接在内胆顶端上的祛油釜,所述祛油釜与内胆底壁之间形成汤容置腔,所述祛油釜底部中央开设有多个通孔,沿所述通孔外周面上方设置有环形的凹凸隔油墙,所述隔油墙顶部盖装配有隔离盖。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盖包括一体成型的顶盖和固定柱,固定柱外壁面套设有硅胶,所述固定柱插入所述祛油釜底部的中央通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凹凸隔油墙是由多个凸柱间隔环绕形成,相邻的凸柱之间为进汤缝隙,凸柱顶端为平面,用于支撑所述隔离盖。
进一步地,所述内胆顶部具有台阶形成承接所述祛油釜的承台,所述祛油釜顶部的外端面向外突出并搭接在所述承台上。
进一步地,所述凸柱横截面为等腰梯形。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柱外壁面套设的硅胶与中央通孔为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盖外端面距离隔油墙和祛油釜底部均具有一段间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祛油电饭煲,祛油釜上设有凹凸面祛油墙,凸面接触祛油盖,因为面接触这样在用户使用过程中更加稳固而且不会有磨花导致影响外观的现象,且更稳定,祛油盖改用硅胶扣合五金,这样阴阳扣合产品更牢固以及使用寿命更长,硅胶件因为使过盈配合的用户清洁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祛油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祛油釜与隔离盖装配后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祛油釜与隔离盖分离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饭煲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饭煲取出祛油釜后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祛油电饭煲的整体分解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如下:1-内胆,2-祛油釜,3-隔离盖,4-固定柱,5-硅胶, 6-隔油墙,7-通孔,8-清水,9-油,10-发热体,11-煲盖,12-煲体,13-承台。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久和电气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久和电气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264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压电饭煲压力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矿用电缆生产用电缆打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