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河道水系修复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625973.1 | 申请日: | 2020-08-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658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 发明(设计)人: | 陈照宇;官树仁;王传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铭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B15/00 | 分类号: | E02B15/00;C02F3/3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包***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道 水系 修复 结构 | ||
本申请涉及河道治理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道水系修复结构,其包括分别设置在河道上游及河道下游上的两组牵引组件,两组牵引组件之间连接有漂浮在河道河面上的生态治理组件,生态治理组件由若干个生态浮床连接而成,牵引组件包括分别固定在河道两侧上的固定块、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固定块上的两个安装盘、转动连接在两安装盘之间的转动杆、套设在转动杆上的卷绕轮及其中一端部固定在卷绕轮上的牵引绳,牵引绳远离卷绕轮的端部与生态治理组件固定连接,固定块上转动连接有与安装盘固定连接的安装杆。本申请具有能够均匀地改善河道水系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河道治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河道水系修复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世界各国的河流都面临着来自工业、农业、生活等方面的不同程度的污染。城市内湖泊河道等景观水体是城市人民居住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由于其易污染、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差等特点,很容易成为居民生活污水、雨水及垃圾的受纳体,从而导致水体溶解氧的大量消耗,造成水体缺氧而呈黑臭状态,使整个生态系统出现危机。
漂浮植物可通过吸收氮、磷及可生效应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有效的修复。现有技术中利用浮床技术对水体进行治理,浮床技术主要通过可漂浮的浮板和浮板上的水生植物,通过植物的根系过滤和吸收水中的污染物质。该技术对富营养化水质的净化效果比较明显。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生态浮床容易随着水流的波动而流动,无法有序地在沿着河道移动,导致河道的水质治理不均匀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生态浮床无法有序地沿着河道移动,而导致河道的水质治理不均匀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河道水系修复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河道水系修复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河道水系修复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河道上游及河道下游上的两组牵引组件,所述两组牵引组件之间连接有漂浮在河道河面上的生态治理组件,所述生态治理组件由若干个生态浮床连接而成,所述牵引组件包括分别固定在河道两侧上的固定块、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固定块上的两个安装盘、转动连接在两安装盘之间的转动杆、套设在转动杆上的卷绕轮及其中一端部固定在卷绕轮上的牵引绳,所述牵引绳远离所述卷绕轮的端部与所述生态治理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上转动连接有与所述安装盘固定连接的安装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河道的上游及下游均设置牵引组件,根据河道治理情况,需要使生态治理组件向上游或者下游移动时,通过转动安装杆使转动杆转动,并使卷绕轮随之转动,以此将牵引绳缠绕在卷绕轮上,由于牵引绳与生态治理组件固定连接,进而可带动生态治理组件沿着河道上游或者下游移动;牵引组件的设置可使河道生态治理组件有序地沿着河道移动,进而保证河道的水质治理均匀,提升了河道水质治理效果。
优选的,所述安装杆的端部转动穿设固定块,位于河道同一侧的两个所述安装杆之间共同连接有转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转动组件可同时使两组牵引组件的转动杆转动,其中一个卷绕轮进行收卷工作,另一个卷绕轮进行放卷工作,进而可使生态治理组件有序地沿着河道移动;使河道水系修复结构的使用更加方便。
优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固定在河道上的安装块、与安装块转动连接的横杆、分别固定在横杆上的两个锥齿轮一及固定在安装杆端部且与锥齿轮一啮合的锥齿轮二,所述横杆的其中一端部上固定连接有转动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块可起到支撑横杆的作用,通过转动横杆可使其上的两个锥齿轮一转动,由于锥齿轮一与锥齿轮二啮合,进而使锥齿轮二随之转动;锥齿轮二固定在安装杆上,因此带动了安装杆的转动,从而可使牵引组件带动生态治理组件有序地移动。
优选的,所述安装块上呈环形均匀开设有若干个限位孔,所述转动盘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及与所述定位孔同轴的所述限位孔上共同插接有限位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铭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铭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259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绵加工用密度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排洪渠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