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直流充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18325.3 | 申请日: | 2020-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265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王阳;李琼林;韩伟;吴春红;陈宇;孔圣立;乔利红;王默;段文岩;郭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J7/02 | 分类号: | H02J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绘未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89 | 代理人: | 张浩;肖继军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直流 充电 装置 | ||
一种便携式直流充电装置,包括:外壳、充电模块、协议转换模块、电流监控模块、AC输入接口及DC输出接口;用于AC/DC变换的充电模块经AC输入接口通过AC输入线与外部AC电源相连接,经DC输出接口通过DC输出线与外部DC设备相连接;电流监控模块包括:CT单元和DC监控单元,用于采集DC输出电流信息的CT单元套接在DC输出线上,接收DC输出电流信息的DC监控单元与CT单元相连接,协议转换模块一端与接收其控制信息的充电模块相连接,用于发送充电模块信息的另一端与DC监控单元相连接;充电模块、协议转换模块和电流监控模块均设置在外壳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可及时替代故障的充电模块,减少故障充电模块返厂维修期间导致的直流输出容量降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匹配不同厂家直流系统的便携式直流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发电厂及大、中型变电所的控制回路、保护装置、出口回路、信号回路包括事故照明都采用直流供电方式。一旦直流系统出现异常,就可能引起保护拒动,扩大停电范围,甚至造成大面积停电等严重事故。因此,必须保证直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充电模块是直流系统的核心部件,担负着交流转换直流的功能。如果充电模块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直流系统的可靠运行,影响二次设备的正常运行,给电力系统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
目前,如果运行的充电模块出现故障,检修人员的解决方法是将故障的模块从直流充电屏拆除,返厂维修,由剩余的充电模块继续给站内直流负荷供电。所以直流系统将长期处于“缺容量”运行状态,可靠性较低。一旦直流负荷用电量增大,充电模块将无法给二次设备正常供电,可能造成保护的误动和拒动,给电力系统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直流充电装置,当发电厂及大、中型变电所的直流系统的充电模块损坏时,使用便携式直流充电装置来替代故障充电模块,该充电模块可用于不同厂家的直流系统,在发生故障时可以向后台告警,并能够实现均充到浮充和浮充到均充的转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直流充电装置,包括:外壳、充电模块、协议转换模块、电流监控模块、AC输入接口及DC输出接口,用于AC/DC变换的充电模块经AC输入接口通过AC输入线与外部AC电源相连接,经DC输出接口通过DC输出线与外部DC设备相连接;电流监控模块包括:CT单元和DC监控单元,用于采集DC输出电流信息的CT单元套接在DC输出线上,接收DC输出电流信息的DC监控单元与CT单元相连接,内置多种充电协议的协议转换模块一端与接收其控制信息的充电模块相连接,用于发送充电模块信息的另一端与DC监控单元相连接;充电模块、协议转换模块和电流监控模块均设置在外壳内部;AC是指交流,DC是指直流,CT是指电流互感器。
优选地,DC输出接口为莲花插座,DC输出线与DC输出接口相连接的一端为莲花插头。
优选地,DC输出线与外部DC设备相连接的一端为圆形线鼻子。
优选地,AC输入接口为航空插座,AC输入线与AC输入接口相连接的一端为航空插头。
优选地,AC输入线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器与220AC电源相连接。
优选地,协议模块包括RS485通信接口,经RS485通信接口使用RS485通信线缆分别与充电模块和电流监控模块相连接。
优选地,便携式直流充电装置包括:设置在外壳上的显示模块,用于显示DC输出电流信息和告警信息的显示模块与电流监控模块相连接。
优选地,便携式直流充电装置包括:设置在外壳上的把手和设置在外壳底部的多个万向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183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