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产硅油用中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14927.1 | 申请日: | 2020-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221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易本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抚州市天和硅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J19/00 |
代理公司: | 南昌迈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39 | 代理人: | 莫伟智 |
地址: | 34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硅油 中和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产硅油用中和装置,包括反应釜;反应釜釜体外包裹设置加热夹套;反应釜顶端外部设有若干组入液管;反应釜内悬挂转轴,转轴的末端安装搅拌锚;反应釜内壁安装若干组导流板,导流板位于入液管出口的下方,导流板为倾斜设置,其从反应釜内壁至靠近反应釜中心为向下倾斜;转轴靠近上部安装导液盘,导液盘包括盘体、位于盘体中心的安装孔,盘体的底面竖立安装若干组插叶。本实用新型在反应釜内设置锚式搅拌器、导流板、导液盘,导流板将入液管进入的各类原料液体、中和剂引入并落入导液盘上初步混合,再通过转轴转动带动初混后的液体散开,进而由锚式搅拌器搅拌混合,使得中和反应更加高效、均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硅油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产硅油用中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硅油生产中,中和是获得中间产物水解料必不可少的工序,中和采用碱洗或酸洗,其反应的效率、均匀性、准确度受搅拌效率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与难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生产硅油用中和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生产硅油用中和装置,包括反应釜;反应釜釜体外包裹设置加热夹套;反应釜顶端外部设有若干组入液管;反应釜内悬挂转轴,转轴的末端安装搅拌锚;反应釜内壁安装若干组导流板,导流板位于入液管出口的下方,导流板为倾斜设置,其从反应釜内壁至靠近反应釜中心为向下倾斜;转轴靠近上部安装导液盘,导液盘包括盘体、位于盘体中心的安装孔,盘体的底面竖立安装若干组插叶。
进一步地,导流板为弧形板,其为半圆筒结构,有利于限位式导流,防止导流时液体飞溅。
进一步地,盘体为锥形的扁盘。
进一步地,插叶的数量为3~6组,各组插叶以安装孔圆心为中心环形阵列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插叶为三角柱结构,其棱角朝下、三角平面与盘体的底面固定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包括:
(1)本实用新型在反应釜内设置锚式搅拌器、导流板、导液盘,导流板将入液管进入的各类原料液体、中和剂引入并落入导液盘上初步混合,再通过转轴转动带动初混后的液体散开,进而由锚式搅拌器搅拌混合,使得中和反应更加高效、均匀。
(2)本实用新型将导流板设置为弧形、导液盘设置为锥形扁盘、导液盘底部安装三角柱结构的插叶,进一步地优化搅拌效率,进而提高中和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导液盘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1-反应釜,2-加热夹套,3-搅拌锚,4-转轴,5-导液盘,501-盘体,502-安装孔,503-插叶,6-导流板,7-入液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抚州市天和硅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抚州市天和硅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149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