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深度净化污水的膜生物反应板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614713.4 | 申请日: | 2020-08-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642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 发明(设计)人: | 徐泽睿;徐建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蛋壳城矿环保科技发展(广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 |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沃园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16 | 代理人: | 刘康平 |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深度 净化 污水 生物 反应 板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深度净化污水的膜生物反应板结构,包括U型框,U型框的开口朝上,U型框的右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条形板,U型框的左、右两内侧均固接有滑道,两个滑道内滑动连接有与其相适配的滑条,滑条固接有框架,框架的内壁固接有网板,框架的正面固接有平板膜,网板的正面固接有梯形管,梯形管的上端固接出水嘴Ⅰ,网板位于梯形管内的区域固接有若干长度不一致的直管,梯形管和直管均固接若干进水嘴,且进水嘴的数量越靠近出水嘴Ⅰ越少,这样使得出水嘴Ⅰ的临近区域和远离出水嘴Ⅰ的区域的出水通量更加均匀,且出水嘴Ⅰ处不容易出现膜污堵,有利于污水进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深度净化污水的膜生物反应板结构。
背景技术
膜生物反应器是膜分离技术与生物技术的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水处理技术,利用膜分离设备将生化反应池中的活性污泥和大分子有机物质截留,膜生物反应器作为一种新型技术目前已经广泛被用于环境工程中的水处理领域,主要用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膜生物反应器的膜装置污堵大部分是由其膜面污泥沉积造成的,临界通量的概念是膜装置运行时污堵和冲刷剥离两个趋势相互矛盾、相互平衡的产物,而亚临界通量(低于临界通量)运行方式是目前膜装置运行的制约、延缓膜污染的主要方法。但是由于现有技术的膜元件的结构设计不够合理,膜产水通量分布不均匀,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总体处于亚临界通量运行的膜元件的出水处局部区域仍处于超临界通量(高于临界通量)状态,而其他区域的膜却很少产水,有些地方甚至没有参与工作。
其中,现有技术中的平板膜通常都只有一至两个出水嘴,通常位于平板膜的顶部,这使得总出水嘴临近区域的产水通量过高(超临界通量),而远处区域的产水通量逐渐递减,离出水嘴最远的角落可能没有产水,且平板膜最先出现污堵的地方为出水嘴处,然后快速往下蔓延,使得过滤面积减小,不利于污水净化,且现有技术中的平板膜大都通过螺栓固定在膜箱内壁,膜污染后不方便清洗,膜污染后会降低污水净化效果。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深度净化污水的膜生物反应板结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深度净化污水的膜生物反应板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深度净化污水的膜生物反应板结构,包括U型框,所述U型框的开口朝上,所述U型框的右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条形板,所述U型框的左、右两内侧均固接有滑道,两个所述滑道内滑动连接有与其相适配的滑条,所述滑条固接有框架,所述框架的内壁固接有网板,所述框架的正面固接有平板膜;所述网板的正面固接有梯形管,所述梯形管的小端靠近所述条形板,所述网板位于梯形管内的区域固接有若干长度不一致的直管,所述梯形管和直管位于所述网板和平板膜之间。
优选的,所述条形板的左端固接有尼龙带,所述尼龙带的另一端固接有弹簧扣,所述U型框的左侧壁固接有与所述弹簧扣相适配的铁环。
优选的,所述滑条的长度与所述滑道的长度一致。
优选的,所述框架外围的高度与所述U型框内侧的高度一致。
优选的,所述直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梯形管的左、右两侧固接,所述直管与所述梯形管的上、下两端平行,所述直管与所述梯形管连通。
优选的,所述梯形管上、下两端远离网板的一侧与所管述直管远离网板的一侧均固接有若干进水嘴,且进水嘴的数量自梯形管的大端至小端逐渐减少。
优选的,所述梯形管的水平端以及所述直管远离网板的侧壁上均固接有若干进水嘴,且进水嘴的数量自梯形管的大端至小端逐渐减少。
优选的,所述条形板开设有通口,所述通口位于所述出水嘴Ⅰ的正上方,所述条形板的上端固接有出水嘴Ⅱ,所述出水嘴Ⅱ位于所述通口的正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蛋壳城矿环保科技发展(广州)有限公司,未经蛋壳城矿环保科技发展(广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147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