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耳鼻喉科耳部滴药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13041.5 | 申请日: | 2020-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429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陈兵;刘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兵 |
主分类号: | A61F11/00 | 分类号: | A61F11/00;A61M3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陈炳萍 |
地址: | 646000 四川省泸州***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耳鼻喉科 耳部 滴药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耳鼻喉科耳部滴药器,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药液存储筒和与药液出液端连接的滴液管,药液存储筒设有由旋推杆、活塞和旋推帽构成的旋推机构;药液存储筒顶端设有套接于旋推杆外壁的连接筒;旋推杆外壁设有第一旋转螺纹;连接筒内壁设有与第一旋转螺纹匹配的第二旋转螺纹;连接筒顶端设有套接于旋推杆外壁的刻度盘;刻度盘顶面设有旋转刻度;旋推帽侧壁设有纵向的凸起刻线;滴液管出液端设有滴液球。该耳部滴药器能够轻松且精准地控制药液的滴注量,不会造成药液滴注过量,滴药操作简单,且患者在独自滴药时也能准确使药液滴入耳道内,能够避免滴药过程中药液浪费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耳鼻喉科耳部滴药器。
背景技术
由于疾病、病菌感染、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等原因,人们在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外耳道炎、耳道耵聍栓塞等耳科疾病。目前临床上,对于耳科疾病,常常采用外耳道滴药方式对其进行治疗。在对耳道进行滴药过程中,通常需采用滴药器进行滴药操作,将药液滴入耳道。
目前,现有的滴药器大多包括装有药物的软瓶体和与软瓶体开口端活动连接的滴注瓶盖,其结构类似挤压眼药水的瓶体。使用时,需在医务人员或患者家人帮助下,将滴液端对准患者外耳道,并挤压软瓶体,使药液由滴液端被挤出滴入患者的外耳道,实现对患者耳道的给药。
现有技术中的滴药器,在使用过程中,操作者通过外力挤压控制滴液,其滴注量较难掌握,容易造成药液滴注过量,且患者在独自进行滴药操作时容易使药液滴入不准确,造成药液浪费。因此,本实用新型旨在设计提供一种滴药操作简单,滴药量易控制,准确控制滴药位置的耳鼻喉科耳部滴药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耳鼻喉科耳部滴药器,该耳部滴药器能够轻松且精准地控制药液的滴注量,不会造成药液滴注过量,滴药操作简单,且患者在独自滴药时也能准确使药液滴入耳道内,能够避免滴药过程中药液浪费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耳鼻喉科耳部滴药器,包括药液存储筒和与药液出液端连接的滴液管,所述药液存储筒设有旋推机构;所述旋推机构包括旋推杆、活塞和旋推帽,所述活塞位于药液存储筒内腔,且所述活塞两端部与药液存储筒内壁滑动密封连接,所述旋推杆插接于药液存储筒内部,且所述旋推杆底端与活塞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旋推帽与旋推杆位于药液存储筒外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药液存储筒顶端设有套接于旋推杆外壁的连接筒;所述旋推杆外壁设有第一旋转螺纹;所述连接筒内壁设有与第一旋转螺纹匹配的第二旋转螺纹;所述连接筒顶端设有套接于旋推杆外壁的刻度盘;所述刻度盘顶面设有旋转刻度;所述旋推帽侧壁设有纵向的凸起刻线;所述滴液管出液端设有滴液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通过操作旋推帽将药液吸入至药液存储筒内,然后将滴液管的出液端移至患者外耳道,并旋转旋推帽进行滴药操作;通过药液存储筒,便于存储用于清洗或治疗耳道病灶的药液;通过旋推杆、活塞和旋推帽构成的旋推机构,便于将药液存储筒内的药液推出药液存储筒外,且对操作者的推注力的均匀性要求较低;通过刻度盘和凸起刻线,便于配合旋推机构精准控制药液存储筒内药液的推出量,从而便于精准控制滴入患者耳道内的药液量;通过第一旋转螺纹和第二旋转螺纹,便于实现旋推杆的旋转推进操作;通过刻度盘、旋转刻度和凸起刻线,便于实现旋推杆的精准推注量,从而实现该滴药器的精准滴药量;通过滴液球,方便控制滴液管出液端的出液速度,从而便于确保滴液管定量滴药的精准度;该耳部滴药器能够轻松且精准地控制药液的滴注量,不会造成药液滴注过量,滴药操作简单,且患者在独自滴药时也能准确使药液滴入耳道内,能够避免滴药过程中药液浪费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滴液管外壁滑动套接有弧形限位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滴液管的滴液端伸入患者耳道后,通过弧形限位垫,便于限制滴液管的滴液端伸入患者耳道的深度,且便于药液精准滴入患者耳道病灶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兵,未经陈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130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清洁器及手持清洁装置
- 下一篇:一种食品检测用具消毒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