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程旋进式钢管混凝土桩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612409.6 | 申请日: | 2020-08-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867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 发明(设计)人: | 尚银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盛世永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5/38 | 分类号: | E02D5/38;E02D5/48;E02D5/66;E02D5/72;E21B10/44 |
| 代理公司: | 深圳至诚化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28 | 代理人: | 刘英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程 旋进式 钢管 混凝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建筑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工程旋进式钢管混凝土桩,包括钢管桩,所述钢管桩上设有多个透气槽,且透气槽内部上连接有透气网,所述钢管桩内壁一圈连接多个骨架,且骨架连接内桩,所述钢管桩外圈上等距离设有多个弹簧,所述钢管桩外部连接有固定套,且固定套内部设有一圈顶杆,所述固定套外壁连接缓冲套,所述钢管桩外部底端两侧连接有推块,且推块穿过钢管桩外部一端连接第一压簧,所述推块底部连接推杆,且推杆一侧上连接有四个凸块,且凸块连接连接头,所述钢管桩底部连接钻头,且钻头底端上说有螺旋条。该工程旋进式钢管混凝土桩,通过锥杆使得装置的稳定性提高,同时也能在混凝土过程中将气体排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工程旋进式钢管混凝土桩。
背景技术
桩作为一种杆状构件,将上部结构的重量通过桩身传递到土层或岩层当中,保持整体建筑较少的沉降,进而确保建筑的安全,对于建筑物来说至关重要,钢管混凝土就是把混凝土灌入钢管中并捣实以加大钢管的强度和刚度,旋进式钢管混凝土桩是在浇筑好混凝土的圆钢管外壁上设置外壁螺纹,形成一种旋进式钢管混凝土桩。
目前检索到一篇专利号为CN202090336U的一种旋进式钢管混凝土桩,包括圆截面钢管混凝土桩、螺纹、施工加载板,钢管混凝土桩的下端部为圆锥形,钢管混凝土桩的外壁设置有螺纹,所述的钢管混凝土桩是中空的钢管混凝土桩,由外向内依次是钢管和混凝土层,在混凝土层内壁上设置有加强筋。
该实用新型强度大幅提高,增大了使用寿命,但是该钢管混凝土桩是安装在具有污泥或沼泽的环境中,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由于污泥或沼泽土壤容易时钢管混凝土管桩产生倾斜现象,从而造成装置不稳定的现象,另外,对钢管内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时,由于钢管内存在气体难以排出,从而造成钢管内的混凝土承压能力不平衡,即使得钢管混凝土桩的耐压能力大幅降低。
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工程旋进式钢管混凝土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程旋进式钢管混凝土桩,解决了钢管混凝土桩是安装在具有污泥或沼泽的环境中,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由于污泥或沼泽土壤容易时钢管混凝土管桩产生倾斜现象,从而造成装置不稳定的现象,另外,对钢管内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时,由于钢管内存在气体难以排出,从而造成钢管内的混凝土承压能力不平衡,即使得钢管混凝土桩的耐压能力大幅降低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工程旋进式钢管混凝土桩,包括钢管桩,所述钢管桩上设有多个透气槽,且透气槽内部上连接有透气网,所述钢管桩内壁一圈连接多个骨架,且骨架连接内桩,所述钢管桩外圈上等距离设有多个弹簧,所述钢管桩外部连接有固定套,且固定套内部设有一圈顶杆,所述固定套外壁连接缓冲套,所述钢管桩外部底端两侧连接有推块,且推块穿过钢管桩外部一端连接第一压簧,所述推块底部连接推杆,且推杆一侧上连接有四个凸块,且凸块连接连接头,所述钢管桩底部连接钻头,且钻头底端上说有螺旋条,所述钻头两侧分别连接两个锥杆,且锥杆外部设有保护壳,且保护壳一端连接有两个连接头,所述推杆底部连接有第二压簧。
进一步的,所述骨架为圆柱形支撑管,且骨架等距离分布连接在钢管桩内壁上,所述内桩外壁一圈固定连接骨架,且钢管桩通过骨架连接内桩。
进一步的,所述顶杆与弹簧之间相互对应,且顶杆穿过固定套内部活动连接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透气槽均匀对称设置在钢管桩上,所述透气网上的网孔较小。
进一步的,所述推杆穿过钻头的内部通过凸块连接连接头,且保护壳通过连接头连接在钻头上,所述第二压簧固定连接在钻头内部,且第二压簧顶部与推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推块呈梯形,且推块切斜一面与推杆顶部进行连接,所述在第一压簧自然状态下,且推块最窄端与推杆接触,所述凸块为三角形,且四个凸块分别对应连接连接头,所述在第二压簧自然状态下,且连接头与钻头完美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盛世永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盛世永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124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科护理用输氧装置
- 下一篇:一种食品包装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