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耳撑及耳机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610820.X | 申请日: | 2020-08-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857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 发明(设计)人: | 许世琛;晏武军;邓伟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杜锴健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耳机 | ||
本申请属于耳机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耳撑,所述耳撑包括导向管和用于与人耳的耳甲艇扣接的耳扣,所述耳扣内具有用于与所述导向管套接的导向槽,所述耳扣的导向槽内设有导向轴体;所述导向管内具有供所述导向轴体伸入并滑移的管道;所述耳扣套接在所述导向管上,并能够以所述导向轴体为轴而在所述导向管上作伸缩运动。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具有该耳撑的耳机。本申请对耳机的耳撑结构作改进,让耳撑可适配不同大小的人耳,有效地提高耳机的适应性能,提升用户的佩戴体验。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耳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耳撑及耳机。
背景技术
耳机是用于佩戴于人体头部可听取声音的设备,常见的耳机有头戴式和入耳式,头戴式的耳机是传统的类似头箍的结构,横跨于头顶并可盖合于人耳上,固定效果好且音质传递较佳,但是由于体积过大,不方便携带。入耳式的耳机是类似耳塞的结构,体积小巧且方便携带。但随着耳机技术的发展,耳机的性能越来越强大,除了有线和无线通讯功能之外,还集成有收音通话功能,使得耳机上还需要配置有无线蓝牙装置或通话装置等,因此,耳机上还需设置有类似主机一样的装置,导致增大了无线耳机的体积及重量,为满足用户佩戴固定及舒适感等需求,给耳机设计师们带来了考验。
目前市面上的入耳式耳机一般包括用于配置相应功能的主体以及从主体上延伸出来的音嘴,在使用时需要将音嘴套上耳帽塞入人体的外耳道内。为了提高对耳机的固定效果,耳机上还包括用于固定在人耳上的固定结构,如耳挂或耳撑等结构。其中,耳挂主要是针对人耳的耳背部位,通过类似挂钩或者挂绳的形式,挂扣在耳背上。
关于采用耳撑的固定结构,现有技术还包括有针对人耳内更深入的部位,如人耳的耳甲艇部位进行固定,如图1所示,由于耳甲艇与耳甲腔相邻,可缩短从耳机上伸出的固定端的长度,因而使得耳机可设置得更小巧。但是由于人耳的大小存在差异,特别是耳甲艇这人耳上较小的部位中可用于固定的空间较小,人耳的大小存在差异也使得耳甲艇的可固定空间大小不同。为了适应不同尺寸的耳朵,现有技术中设置有三种或三种以上不同大小尺寸的耳撑,以供使用者选择购买及更换。但还是无法覆盖所有用户的耳朵尺寸需求,导致用户佩戴时会感觉胀痛,使用体验不佳。对于生产厂家而言,需要配套多个不同尺寸规格的耳撑生产线、开模成本高、生产效率低。
因此,现有技术中针对人耳的耳甲艇部位进行固定的耳机固定结构存在局限,是目前耳机生产厂家急需改进的研究难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撑及耳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人耳的耳甲艇部位作固定的耳机适应性问题,对耳机的耳撑结构作改进,让耳撑可适配不同大小的人耳,有效地提高耳机的适应性能,提升用户的佩戴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耳撑,所述耳撑包括导向管和用于与人耳的耳甲艇扣接的耳扣,所述耳扣内具有用于与所述导向管套接的导向槽,所述耳扣的导向槽内设有导向轴体;所述导向管内具有供所述导向轴体伸入并滑移的管道;所述耳扣套接在所述导向管上,并能够以所述导向轴体为轴而在所述导向管上作伸缩运动。
本申请提供的耳撑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对耳撑的结构作改进,该耳撑包括耳扣和导向管,利用耳扣中设置的导向轴体在导向管的管道中滑移,使得耳扣可在导向管上作无级伸缩运动,从而实现耳撑的大小尺寸调节,有效地适配各种人耳的佩戴需求。本申请的耳撑与现有技术的耳撑可调节结构相比,现有技术只能实现几个档位上的定位,本申请的耳撑在外力的拉动下,耳扣可作无级的伸出或拉回,并利用导向轴体的表面与管道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定位,使得耳扣可静止在导向管上的任意位置,从而实现耳撑的大小尺寸的无级调节。其中,该无级调节是指耳扣的大小尺寸调节方式不是跳跃式的,也不是只能在几个档位上定位的,而是可以在一个范围内任意位置相对平滑地调节定位。本申请提供的耳撑能够适应所有用户的耳朵尺寸,特别是能够适配人耳的耳甲艇部位的可固定空间的大小需求,有效地提高用户的佩戴体验,有利于优化耳撑的生产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万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108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横臂总成及悬架系统
- 下一篇:一种建筑智能化新风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