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陪伴式升降保护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10478.3 | 申请日: | 2020-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656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董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北方华创磁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13/00 | 分类号: | B66F13/00;B66F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侯巍巍 |
地址: | 1012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陪伴 升降 保护 机构 | ||
本申请属于安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陪伴式升降保护机构,其包括第一升降杆、第二升降杆、至少两个连杆、丝杠、升降螺母和陪伴螺母,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升降杆和所述第二升降杆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杆和所述第二升降杆均设有通孔,所述丝杠穿设在所述通孔中,所述升降螺母和所述陪伴螺母分别与所述丝杠连接,所述升降螺母与所述第一升降杆或所述第二升降杆连接,所述陪伴螺母在所述丝杠的轴向与所述第二升降杆或者所述第一升降杆不接触,所述第一升降杆和所述第二升降杆均设有止转结构。本申请结构简单,为负载提供了双重保险,降低风险;提高工作效率;提前预知危险;无需立即停机维修,可在完成正常生产的情况再进行检查维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安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陪伴式升降保护机构。
背景技术
丝杆升降主要用于将旋转运动变换为直线运动。滑动丝杠螺母机构仅包括丝杠和螺母,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制造成本低的优点。但是其摩擦阻力矩大,因此传动效率低,也因为摩擦阻力矩大,所以空载时螺母不会与丝杠发生相对位移,即具有自锁功能。这些特点决定了滑动丝杠螺母机构主要用于大负荷、低速与无需频繁工作的场所。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螺母承受负载,当丝杠转动时,螺母带动负载上升或者下降,通常丝杠为T形螺纹,在转动时与螺母之间有相对滑动,磨损较快,当磨损到螺纹齿厚强度不足以支撑负载的重量时,会将螺母的齿切断,此时升降部件将会脱落,不再承受负载的重量,而脱落情况发生在一瞬间,且没有任何预示,十分危险。即使负载失重未砸伤工作人员,正在工作的机器也是会受到影响的,而且为了恢复生产,必须要重新更换螺母,才能继续生产。这就给生产带来了不确定性和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降低螺母失效给升降机构带来的安全风险,在螺母失效时,能够发出报警,且可以暂时完成生产,待生产停止后,再做维修。本申请提供一种陪伴式升降保护机构。
本申请提供一种陪伴式升降保护机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陪伴式升降保护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杆、第二升降杆、至少两个连杆、丝杠、升降螺母和陪伴螺母,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连接,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均设有通孔,丝杠穿设在通孔中,升降螺母和陪伴螺母分别与丝杠连接,升降螺母与第一升降杆或第二升降杆连接,陪伴螺母在丝杠的轴向与第二升降杆或者第一升降杆不接触,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均设有止转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螺母可以设置在第一升降杆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升降杆上,陪伴螺母可以设置在第二升降杆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升降杆上。为负载提供了双重保险,降低风险。
第一升降杆的止转结构设置在第一上壁或第一下壁,第二升降杆的止转结构设置在第二上壁或第二下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止转结构分别与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的位置关系可以在上也可以在下。
第一下壁或第二下壁的止转结构为止转针,升降螺母或陪伴螺母的螺母头设有与止转针配合的针槽或针孔,止转针卡入针槽或针孔与第一下壁或第二下壁固定连接;或第一下壁和第二下壁的止转结构均为止转针,升降螺母和陪伴螺母的螺母头均设有与止转针配合的针槽或针孔,第一下壁的止转针卡入针槽或针孔与第一下壁连接,第二下壁的止转针卡入针槽或针孔与第二下壁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壁的止转结构是止转针。
第一下壁或第二下壁的止转结构为止转块,升降螺母或陪伴螺母的螺母头的横截面非圆形,止转块设有与螺母头配合的凹槽,螺母头设置在凹槽内,止转块与第一下壁或第二下壁连接;或第一下壁和第二下壁的止转结构均为止转块,升降螺母和陪伴螺母的螺母头的径向横截面非圆形,止转块设有与螺母头配合的凹槽,螺母头设置在凹槽内,第一下壁的止转块与第一下壁连接,第二下壁的止转块与第二下壁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壁的止转结构是止转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北方华创磁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北方华创磁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104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