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插管式丢手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2021607979.6 | 申请日: | 2020-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146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郭锐锋;陈江;唐永祥;陈志航;张永峰;王崇林;孙晨祥;李庆楼;鲁刚;龙明顺;杨浦;李伟;刘玥;时刚;伍李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井下测试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23/01 | 分类号: | E21B23/01;E21B17/04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朱宏伟 |
地址: | 100029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管 丢手 接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管式丢手接头,其主要包括上接头、芯轴总成、棘爪、密封外筒。所述上接头与芯轴总成之间设有棘爪,所述棘爪外侧设有上接头和密封外筒,所述芯轴总成外侧设有密封外筒,所述芯轴总成有相互连接的上芯轴、下芯轴、压帽组成,所述上芯轴外侧设有密封组件,所述下芯轴外侧设有密封组件。本实用新型摈弃传统丢手器换位槽的设置,井口操作过程中减少换位不到位的可能性,减少深井、斜井、水平井等特殊井筒对管柱的影响,提高管柱丢手的成功率,使得卡堵水丢手工艺有了更多的选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试油完井工程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插管式丢手接头。
背景技术
随着油气田开发的逐步深入,各大主力油田的老油区大部分已经进入到了高含水开采阶段,新钻井中深井、斜井、定向井以及水平井等特殊井越来越多,对油层的分层也越来越细化。在开发后期,找堵水是提高油田采收率的重要工艺措施;机械分层卡堵水采油技术由于可靠及易于实施,成为西部油田普遍采用的方法。与此同时,液压封隔器配合丢手工具的卡水、分层工艺管柱凭借着其封隔器不受检泵等修井作业和不受交变载荷作用的影响等优势,在深井、水平井、斜井、定向井等复杂井况中也越来越广泛地得到应用。从整个丢手工艺管柱来看,丢手工具的性能则是丢手工艺管柱成败的关键。传统机械丢手器受井深、井斜以及钻井液性能的影响,换位困难,丢手操作困难;液压丢手器由于结构上的制约导致其无法实现回插打捞作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插管式丢手接头,可以有效的减小受井况的影响同时也解决了后期无法回插等问题,大大提高堵水工艺效率,实现适应各种工况,为油气井完井后的生产、增产措施的顺利进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插管式丢手接头,包括:芯轴总成,一端固定连接一上接头,外部及另一端通过一密封套筒包覆;在密封套筒和上接头接触的位置设置棘爪;轴芯总成包括顺次连接的上芯轴、下芯轴及压帽,三者通过密封套筒包覆,上芯轴外侧设置凸肩,凸肩一侧设置环形沟槽,且棘爪固定设置于上芯轴和环形沟槽之间;在密封套筒上靠近上芯轴的位置设置通孔,用以安装止退钉,止退钉穿过通孔,与上芯轴凸肩另一侧固定连接。
上述方案中,上接头与上芯轴的前端设置第一O型密封圈。
上述方案中,上接头与芯轴总成的上芯轴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上述方案中,上接头与上芯轴的前端设置第一O型密封圈。
上述方案中,上芯轴和密封套筒之间设置第一密封组件。
上述方案中,下芯轴和密封套筒之间设置第二密封组件。
上述方案中,上芯轴与下芯轴之间螺纹连接的端部设有第二O型密封圈。
上述方案中,下芯轴与压帽之间螺纹连接的端部设有第三O型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插管式丢手接头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待液压封隔器坐封、验封合格后,在丢手操作时,使管柱在轻微受拉的状态下,正转管柱14-15圈,先剪断插管式丢手接头上的止退销钉,使得插管式丢手接头芯轴总成的螺纹扣逐步从密封外筒中旋出,上提管柱,从而实现丢手;
当需要回插管柱的时候,在冲洗插管式丢手接头密封外筒后,直接下压管柱,可以伸缩的螺纹扣会卡入下部密封外筒内的螺纹扣槽中;插管式丢手接头上接头心轴的挤压作用下,使得特殊螺纹扣紧紧咬住密封外筒的扣槽中,上提管柱即可取出原井管柱。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插管式丢手接头,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传统换位槽的设置,使得在井口操作过中减少了换位不到位的可能性,减少了深井、斜井、水平井等特殊井筒对管柱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井下测试公司,未经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井下测试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6079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病理诊断显微镜
- 下一篇:一种正三轮车用长效自动防溜车刹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