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插打火上电组件、机载设备及飞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98535.0 | 申请日: | 2020-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561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陈方平;张晓琪;朱胜利;李蕴仪;曹子彧;马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云圣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24/00 | 分类号: | H01R24/00;H01R13/629;H01R13/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王雪莎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打火 组件 机载 设备 飞行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插打火上电组件、机载设备及飞行器,涉及自动换电池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插打火上电组件,包括插头,插头配置为与插座相适配,插头包括:第一接线件、第二接线件和阻性负载,第一接线件上设有阻性负载,且第一接线件配置为先于第二接线件连接插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插打火上电组件,缓解现有技术中接插器件易产生电打火的技术问题,可以避免电极触片因打火损坏,有利于延长机载设备和飞行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换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插打火上电组件、机载设备及飞行器。
背景技术
接插器件在实现导通的瞬间产生点接触,由于电路中存在电容量较大的容性负载,在容性负载充电过程中较大的电流通过接插器件,从而容易产生电打火。以无人机换电池为例,在电池接通瞬间所产生的电火花容易造成电池或无人机损坏。此外,在油气、化工环境下,电打火的产生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插打火上电组件、机载设备及飞行器,以缓解现有技术中接插器件易产生电打火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插打火上电组件,包括插头,所述插头配置为与插座相适配;所述插头包括:第一接线件、第二接线件和阻性负载;所述第一接线件上设有所述阻性负载,且所述第一接线件配置为先于所述第二接线件连接所述插座。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插头具有相对于所述插座的接插端面;所述第一接线件延伸至所述接插端面,所述第二接线件与所述接插端面之间具有延迟间距。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插头还包括第三接线件,所述第三接线件配置为先于所述第二接线件连接所述插座;所述第三接线件用于连接供电器件的正极接线端和负极接线端中的其一,所述正极接线端和所述负极接线端中的另一连接所述第一接线件和所述第二接线件。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防插打火上电组件还包括所述插座;所述插座包括:第一触点组和第二触点组,所述插座配置为在所述第一触点组和所述第二触点组之间连接容性负载;所述第一触点组适配于所述第一接线件和所述第二接线件,且所述第一接线件先于所述第二接线件抵临所述第一触点组。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防插打火上电组件还包括推进机构,所述推进机构连接所述插头或所述插座,并在所述插头配合所述插座的状态下,使所述插头和所述插座具有相互抵临的趋势。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插头设有第一导正机构,所述插座设有与所述第一导正机构相适配的第二导正机构。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导正机构包括槽孔,所述第二导正机构包括与所述槽孔相适配的导向柱;或者,所述第一导正机构包括导向柱,所述第二导正机构包括与所述导向柱相适配的槽孔。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载设备,包括:供电器件和第一方面提供的防插打火上电组件;所述供电器件设有正极接线端和负极接线端,所述正极接线端和所述负极接线端其一连接所述第一接线件和所述第二接线件。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载设备,包括:受电器件和第一方面提供的防插打火上电组件;所述受电器件连接所述插头或所述插座。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飞行器,包括:飞行器本体和机载设备,所述飞行器本体与所述机载设备通过第一方面提供的防插打火上电组件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云圣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云圣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985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