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门用定位器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93772.8 | 申请日: | 2020-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891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林旭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旭文 |
主分类号: | E05C17/56 | 分类号: | E05C17/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2000 广东省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位器 组件 | ||
门用定位器组件,包括定位块以及适配于定位块使用的基座,基座上设置有第一磁吸元件;其特征在于,定位块包括外壳体以及活动置于外壳体中的定位柱,外壳体呈桶状包括有桶侧壁体和由桶侧壁体所定义的壳体腔,外壳体上端敞口;定位柱包括柱体,柱体下端部设置有能够与第一磁吸元件适配吸合产生磁性力的第二磁吸元件,柱体能够通过外壳体的上端敞口插入到壳体腔内,柱体能够向下伸出壳体腔;还包括设置在壳体腔内的弹性复位装置,在自然状态下;有益技术效果在于:在弹性复位装置的作用下定位柱在自然状态下是龟缩在外壳体中,这使定位块在自然状态下的整体体积较为小巧,特别是缩短了定位块的整体长度,这大大降低了人们在行走时被绊倒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用定位器,特别涉及具有磁吸元件的门用定位器 。
背景技术
门用定位器是常见的居家用品,主要用于门被打开时使门扇保持限定在打开状态,同时具有防止门扇被风吹或意外触碰而关闭的作用。磁性门吸是市面上常见的门用定位器,其通常是由安装有永磁铁的磁铁座以及与所述磁铁座相配合的吸杆组成,所述磁铁座固定设置在门扇上,而铁吸杆一端固定设置在地板或墙面上,另一端为朝向门扇方向且能够与所述永磁铁相互吸附的铁制球部。当门打开时,门扇带动所述磁铁座移动并靠近所述吸杆并让所述铁制球部与所述永磁铁相互吸附,从而让门扇保持在打开状态。这种传统门吸虽然简单,但其缺点较多,(1)铁吸杆为了便于安装而整体形状较长,安装于墙壁或地板上,存在容易绊倒行人的危险;(2)所述铁制球部与永磁铁相互直接碰触,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学习;(3)铁制球部处于外露状态,在外部潮湿环境下容易生锈。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的门用定位器组件,包括定位块以及适配于所述定位块使用的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第一磁吸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包括外壳体以及活动置于所述外壳体中的定位柱,所述外壳体呈桶状包括有桶侧壁体和由所述桶侧壁体所定义的壳体腔,所述外壳体上端敞口;所述定位柱包括柱体,所述柱体下端部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第一磁吸元件适配吸合产生磁性力的第二磁吸元件,所述柱体能够通过所述外壳体的上端敞口插入到所述壳体腔内,所述柱体能够向下伸出所述壳体腔;还包括设置在壳体腔内的弹性复位装置,在自然状态下,所述弹性复位装置能够克服所述定位柱以及所述第二磁吸元件的重量并驱使所述定位柱向上龟缩到所述壳体腔中;当所述定位块移动让所述第二磁吸元件接近到所述第一磁吸元件时,在所述第二磁吸元件与所述第一磁吸元件产生相互磁吸引力作用下,所述柱体伸出所述壳体腔让所述第一磁吸元件与第二磁吸元件相吸从而使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基座之间实现磁吸结合定位。
其中,所述壳体腔,是由所述桶侧壁体所定义的所述外壳体的内部空间,所述壳体腔能够用于放置所述定位柱以及弹性复位装置;所述壳体腔通过所述外壳体的上端敞口连通所述外壳体的上部空间,同时所述外壳体下部还设置有能够让所述柱体通过的下端开口,例如下面提及的底壁通孔,所述壳体腔能够通过所述底壁通孔连通所述外壳体的下部空间。
其中,能够与所述第一磁吸元件适配吸合产生磁性力的第二磁吸元件,是设置在所述柱体下端部上的构件,用于与所述第一磁吸元件配合使用相互产生吸合的磁性力;所述第二磁吸元件与第一磁吸元件的设置方式是灵活多样的,第一种设置方式为,所述第一磁吸元件为永磁体,所述第二磁吸元件为具有磁筹并能够与所述第一磁吸元件相互吸附的金属体;第二种设置方式为,所述第二磁吸元件为永磁体,所述第一磁吸元件为具有磁筹并能够与所述第二磁吸元件相互吸附的金属体;第三种设置方式为,所述第一磁吸元件和第二磁吸元件均为永磁体。
其中,所述柱体能够通过所述外壳体的上端敞口插入到所述壳体腔内,所述柱体能够向下伸出所述壳体腔,其包括两个方面的意义,第一方面,所述外壳体的上端敞口内径大于所述柱体的外径从而能够让所述柱体能够以简易的方式从上往下的方式安装到所述外壳中;第二方面,所述外壳体的下端还设置有所述下端开口,以便于在所述定位块移动让所述第二磁吸元件接近到所述第一磁吸元件时,所述柱体在所述第二磁吸元件与所述第一磁吸元件产生相互磁吸引力作用下能够向下移动伸出所述壳体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旭文,未经林旭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937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砌回转窑耐火砖的智能化机器人
- 下一篇:灯具及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