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塑料粒子卧式混合搅拌机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587229.7 | 申请日: | 2020-08-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238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 发明(设计)人: | 王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瑞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B7/08 | 分类号: | B29B7/08;B29B7/16;F16F1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驰纳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7 | 代理人: | 蒋路帆 |
| 地址: | 2266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料 粒子 卧式 混合 搅拌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塑料粒子卧式混合搅拌机,属于塑料生产加工技术领域,一种塑料粒子卧式混合搅拌机,包括机体,机体的顶部连接有进料斗,机体的内部水平设有转轴,机体一侧外壁上固定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转轴连接,转轴的外壁上固定有多组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两个相对称设置的第一搅拌杆和两个相对称设置的第二搅拌杆,且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相垂直设置,第一搅拌杆的端部连接有碰撞球,可以实现利用一长一短的两组搅拌杆相配合对塑料粒子进行搅拌,有效提高搅拌效率,且能够对机体内底部的物料进行有效的振动搅拌,消除了现有技术中的搅拌死角,保证了塑料粒子的搅拌均匀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生产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塑料粒子卧式混合搅拌机。
背景技术
塑料是以单体为原料,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其抗形变能力中等,介于纤维和橡胶之间,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塑料的主要成分是树脂。树脂是指尚未和各种添加剂混合的高分子化合物。树脂这一名词最初是由动植物分泌出的脂质而得名,如松香、虫胶等。树脂约占塑料总重量的40%~100%。塑料的基本性能主要决定于树脂的本性,但添加剂也起着重要作用。有些塑料基本上是由合成树脂所组成,不含或少含添加剂,如有机玻璃、聚苯乙烯等。
塑料粒子即塑料颗粒,指颗粒状的塑料,一般分为200多种,细分达几千种。常见的塑料颗粒有通用塑料,工程塑料,特种塑料。通用塑料: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酯、聚氨酯等。工程塑料:尼龙、聚四氟、聚甲醛、聚碳有机硅等。特种塑料:热固性塑料、功能高分子塑料,比如人工肾。
在塑料粒子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搅拌混合,搅拌混合时通常需要用到卧式混合搅拌机,而现有的混合搅拌机一般不能对机体内底部的物料进行有效搅拌,存在搅拌死角,造成搅拌不充分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粒子卧式混合搅拌机,本方案可以实现利用一长一短的两组搅拌杆相配合对塑料粒子进行搅拌,有效提高搅拌效率,且能够对机体内底部的物料进行有效的振动搅拌,消除了现有技术中的搅拌死角,保证了塑料粒子的搅拌均匀性。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塑料粒子卧式混合搅拌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顶部连接有进料斗,所述机体的内部水平设有转轴,所述机体一侧外壁上固定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转轴连接,所述转轴的外壁上固定有多组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两个相对称设置的第一搅拌杆和两个相对称设置的第二搅拌杆,且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相垂直设置,所述第二搅拌杆的长度小于第一搅拌杆的长度,所述第一搅拌杆的端部连接有碰撞球,所述机体的内底部固定有多组与搅拌机构相对应设置的振动机构,所述振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机体内底部的多个第一压缩弹簧和与第一压缩弹簧相连接并水平设置的振动板,所述振动板的上表面还固定有碰撞块,所述机体的下侧设有底座,所述机体与底座之间固定有多组减震机构。搅拌机工作时,将塑料粒子放入机体内,启动驱动电机带动转轴工作,由于设置的一长一短的两组搅拌杆,相配合对塑料粒子进行搅拌,有效提高搅拌效率,且由于设置有振动板,当第一搅拌杆转动至竖直状态时,能够对碰撞块和振动板进行挤压,当第一搅拌杆与碰撞块分离后,振动板在第一压缩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回位,从而对机体内底部的物料进行振动搅拌,有效的消除了现有技术中的搅拌死角,保证了塑料粒子的搅拌均匀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搅拌杆的长度为第一搅拌杆长度的一半。第二搅拌杆的长度为第一搅拌杆长度的一半,能够避免第一搅拌杆与回弹的碰撞块之间产生碰撞,保证装置的稳定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碰撞块为半椭球形碰撞块。设置半椭球状的碰撞块,有效降低振动板与碰撞块碰撞的摩擦力,保证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瑞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通瑞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872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