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调室外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86857.3 | 申请日: | 2020-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017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闫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6 | 分类号: | F24F1/16;F24F11/64;F28F19/00;F28F25/08;F28F2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调 室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外机,涉及空调技术领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采用机械制冷的方式对冷却水进行降温导致能耗较高的问题。空调室外机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内设置有第一喷淋装置、冷凝器和第一风机,第一风机引入的气流经过冷凝器后由第一出风口送出;第二腔室位于第一腔室下方,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之间设有分隔件,且第二腔室与第一腔室在地面上的正投影完全重合;第二腔室内设置有第二喷淋装置、淋水填料层、蓄水槽以及第二风机,第二风机引入的气流经过淋水填料层后由第二出风口送出;第一喷淋装置与蓄水槽通过第一供水管连通,第二喷淋装置与蓄水槽通过第二供水管连通。本实用新型用于空气调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分布式计算架构的创新和发展,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数据中心承担的计算量越来越大,对计算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随之数据中心单机柜功率密度不断攀升,机房散热量增大。为应对机房环境压力,室外机通过向冷凝器的表面喷淋冷却水来实现冷凝器的高效散热,冷却水与冷凝器内的制冷剂发生潜热交换,冷凝器与空气发生显热交换。其中,冷却水的温度要求在60℃以下,避免温度过高导致冷却水落在冷凝器的表面后会快速汽化蒸发,在冷凝器的表面结垢,影响换热。
然而,为了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从冷凝器落下来的冷却水会循环利用,为了保证冷却水的温度满足上述要求,通常采用机械制冷的方式对冷却水进行降温,能耗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采用机械制冷的方式对冷却水进行降温导致能耗较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第一腔室,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一进风口,第一腔室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喷淋装置、冷凝器,第一腔室内还设有第一风机,第一风机引入的气流经过冷凝器后由第一出风口送出;第二腔室,位于第一腔室下方,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之间设有用于将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分隔开的分隔件,且第二腔室与第一腔室在地面上的正投影完全重合;第二腔室包括第二壳体,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二出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第二腔室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二喷淋装置、淋水填料层、蓄水槽,第二腔室还设有第二风机,第二风机引入的气流经过淋水填料层后由第二出风口送出;第一喷淋装置与蓄水槽通过第一供水管连通,第二喷淋装置与蓄水槽通过第二供水管连通,第一供水管和第二供水管上均设有增压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用于为冷凝器散热,第二腔室用于为冷却水降温,第一腔室内的散热系统与第二腔室的散热系统可以单独控制。例如,当室外温度低于第一预设值时,仅第一风机打开,利用自然风为冷凝器换热,能耗较低;当室外温度高于第一预设值低于第二预设值时,第一风机、第一供水管上的增压泵以及第一喷淋装置均打开,第一喷淋装置向冷凝器喷射冷却水,冷却水与冷凝器内的制冷剂发生潜热交换,冷凝器与空气发生显热交换,换热效率较高;当室外温度高于第二预设值时,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增压泵、第一喷淋装置、第二喷淋装置均打开,蓄水槽内的水通过第二喷淋装置滴落在淋水填料上,该冷却水流经淋水填料表面时形成水膜和空气进行热交换,水分子不断地向空气中蒸发吸热,使得落入蓄水槽内的水的温度下降,保证蓄水槽中的冷却水满足预设要求,避免冷却水温度过高落在冷凝器的表面后快速汽化蒸发而导致冷凝器的表面结垢的问题。另外,第二腔室与第一腔室在地面上的正投影完全重合,空调室外机的占地面积较小,空间利用率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结构简单,占地面积较小,可以实现多工况运行,最大化利用自然冷却资源,能耗较低;同时,冷却水能够通过自然风冷降温,解决了冷却水温度过高落在冷凝器的表面后快速汽化蒸发而导致冷凝器的表面结垢的问题,运行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868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