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机械加工自动化夹具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582837.9 | 申请日: | 2020-08-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940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 发明(设计)人: | 杨嵩;杨诺依;杨诺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B25B11/00 |
| 代理公司: | 新乡市平原智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9 | 代理人: | 路宽 |
| 地址: | 065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机械 加工 自动化 夹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机械加工自动化夹具,包括壳体,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台面,台面的顶部设置有两个夹板,台面的顶部外壁焊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一侧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两个夹板的内部均通过螺栓连接有滚珠螺母,滚珠螺母内部通过螺纹连接有双纹路丝杆,第一伺服电机的一端贯穿固定板一侧外壁与双纹路丝杆通过联轴器连接,台面的底部外壁焊接有传动轴。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第一伺服电机、双纹路丝杆和夹板,利用第一伺服电机带动双纹路丝杆进行转动,使得双纹路丝杆上的两个滚珠螺母分别带动两个夹板进行同时相互靠近,因此实现了夹具夹持范围广的效果,结构简单,节约了制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机械加工自动化夹具。
背景技术
自动化夹具是指在机械自动化生产线中用来固定加工对象,使之占有正确的位置,以接受施工或检测的装置,从广义上说,在工艺过程中的任何工序,用来迅速、方便、安全地安装工件的装置。
现有技术的自动化夹具结构复杂、夹持的尺寸的范围较窄,导致制造成本高和适用性较差,且不能进行旋转改变工件的加工工位,需要进行反复装夹定位,导致工件的加工较为麻烦,而且对工件的定位不牢固、工件在加工过程中会发生晃动,导致工件的加工精度较差。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新型机械加工自动化夹具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成本高、适用性差、不能自行改变工件的加工工位、对工件的定位不牢固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机械加工自动化夹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机械加工自动化夹具,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台面,所述台面的顶部设置有两个夹板,所述台面的顶部外壁焊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一侧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两个所述夹板的内部均通过螺栓连接有滚珠螺母,所述滚珠螺母内部通过螺纹连接有双纹路丝杆,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一端贯穿固定板一侧外壁与双纹路丝杆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台面的底部外壁焊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底端贯穿壳体顶部外壁焊接有从动伞齿轮,所述壳体两侧内壁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焊接有主动伞齿轮,所述主动伞齿轮与从动伞齿轮啮合。
上述技术方案的关键构思在于:利用第一伺服电机带动双纹路丝杆进行转动,使得双纹路丝杆上的两个滚珠螺母分别带动两个夹板进行同时相互靠近,因此实现了夹具夹持范围广的效果,结构简单,节约了制造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部两侧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壁焊接有蜗杆,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通过平键连接有蜗轮,且蜗轮与蜗杆啮合,所述壳体的一侧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且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一端与第二转轴通过联轴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台面的顶部外壁焊接有支板,所述双纹路丝杆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支板连接。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夹板的一侧外壁均开有滑孔,所述滑孔内部插接有滑杆,且滑杆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板和支板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一侧外壁焊接有注油管,所述注油管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有油封头。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一侧外壁开有观察窗口,所述观察窗口内部设置有透光板。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底部外壁焊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外壁开有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的第一伺服电机、双纹路丝杆和夹板,利用第一伺服电机带动双纹路丝杆进行转动,使得双纹路丝杆上的两个滚珠螺母分别带动两个夹板进行同时相互靠近,因此实现了夹具夹持范围广的效果,结构简单,节约了制造成本。
2.通过设置的从动伞齿轮和主动伞齿轮,利用主动伞齿轮带动从动伞齿轮进行转动,进而使得台面带动夹板进行转动,因此实现了夹具可以带动工件进行旋转的效果,使得方便对工件进行多工位进行加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未经北华航天工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828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