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扣件的SKL12弹条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581649.4 | 申请日: | 2020-08-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864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 发明(设计)人: | 田伟;邵缇;马红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原利达铁路轨道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B9/62 | 分类号: | E01B9/62 |
| 代理公司: | 郑州科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02 | 代理人: | 赵继福 |
| 地址: | 450100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扣件 skl12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扣件的SKL12弹条,包括使T型螺栓穿过的支撑体、位于支撑体的左侧且与支撑体的前端固定连接的第一下压肢体、位于支撑体右侧且与支撑体的前端固定连接的第二下压肢体,第一下压肢体和第二下压肢体对称设置,第一下压肢体左侧中部与支撑体的左侧中部之间的水平距离为61~70mm,第二下压肢体右侧中部与支撑体的右侧中部之间的水平距离为61~70mm,支撑体中间部位在左右方向的宽度为68.5~75mm,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增加运行舒适度和平稳性,能够更好的满足使用要求,外形设计为大角度弯曲,扣压力大,弹性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扣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扣件的KSL12弹条。
背景技术
随着铁路运输机车车辆轴重的增加和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的发展,弹条作为轨道结构的一个关键环节也在不断的发展中,弹条的重要性也越来越为各国所关注。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气候、运输条件、地区差别很大的国家,需要各种不同性能要求的弹条,满足不同轨道不同轨型的要求。如在常规线路上,需要扣压力大,弹性好的弹条,满足重载、高速线路的需要;而在高架桥轨道无缝线路中,为减小钢轨与桥梁的相互作用力,要求扣件阻力较小,且保证弹条有足够的弹性,即保证弹条有足够低的钢度,以保证列车通过时因轨下垫层压缩引起的扣压力损失很小,扣件不松动,W型弹条是由弹簧钢圆棒料加工制造而成,弹条整体为圆状,采用T型螺栓固定,T型螺栓与弹条上部接触位置由于接触面积小,存在应力集中,容易断裂。并且弹条下部压肢段也存在与轨距挡板接触面积小,存在应力集中而容易断裂的问题,增加后期检修更换的工作量,同时弹条的使用寿命短,浪费资源,且现有的弹条容易腐蚀,弹条外形的弯曲度小,弹性不好。
因此,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弹性好且减少应力集中的用于扣件的KSL12弹条,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弹性好且减少应力集中的用于扣件的KSL12弹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扣件的SKL12弹条,包括使T型螺栓穿过的支撑体、位于支撑体的左侧且与支撑体的前端固定连接的第一下压肢体、位于支撑体右侧且与支撑体的前端固定连接的第二下压肢体,第一下压肢体和第二下压肢体对称设置,第一下压肢体左侧中部与支撑体的左侧中部之间的水平距离为61~70mm,第二下压肢体右侧中部与支撑体的右侧中部之间的水平距离为61~70mm,支撑体中间部位在左右方向的宽度为68.5~75mm,支撑体的前端在左右方向的宽度为10~15mm,支撑体的后端在左右方向的宽度为24~27mm。
所述第一下压肢体的左侧中部与第二下压肢体的右侧中部之间的距离为68.5~73mm,第一下压肢体的后端右侧面与第二下压肢体的后端左侧面之间的间距为50~55mm。
所述支撑体中部上表面设有第一支撑面、位于第一支撑面右侧的第二支撑面,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均为平面,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分别与T型螺栓接触。
所述第一下压肢体的后端下表面设有第三支撑面,第二下压肢体的后端下表面设有第四支撑面,第三支撑面为平面,第四支撑面为平面。
所述支撑体的中部向上弯曲,第一下压肢体的左侧中部向上弯曲,第二下压肢体的右侧中部向上弯曲。
所述支撑体的后端高于第一下压肢体的后端,支撑体的后端高度与第二下压肢体的后端,第一下压肢体的后端和第二下压肢体的后端在同一高度,支撑体的前端高于第一下压肢体的前端,支撑体的前端高于第二下压肢体的前端端,第一下压肢体的前端和第二下压肢体的前端在同一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原利达铁路轨道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中原利达铁路轨道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816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