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炉煤气全硫脱除的湿法净化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580345.6 | 申请日: | 2020-08-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133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 发明(设计)人: | 李鹏飞;朱迎新;孙健;程正霖;刘瑱;王广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节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K1/34 | 分类号: | C10K1/34;C10K1/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1 | 代理人: | 李涛;张建生 |
| 地址: | 10008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炉 煤气 脱除 湿法 净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炉煤气全硫脱除的湿法净化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催化水解塔、脱硫塔及附属装置;经过除尘及余热余压发电以后的高炉煤气依次经过催化水解塔和脱硫塔;羰基硫(COS)和二硫化碳(CS2)等有机硫在催化水解塔中被催化水解转化成硫化氢(H2S);通过工艺水箱、碱液储罐及送料系统向脱硫塔中喷淋水和碱性吸收剂,吸收硫化氢(H2S)、二氧化硫(SO2)、氯化氢(HCl)及其他酸性气体,实现了高炉煤气中含硫物质的脱除,从源头解决二氧化硫(SO2)超标问题,同时氯化氢(HCl)的协同脱除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煤气管道腐蚀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炉煤气全硫脱除的湿法净化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能实现高炉煤气中COS、CS2、H2S、SO2等含硫物质的脱除以及协同脱除HCl的湿法净化装置,属于环境保护工程技术领域的污染物控制技术,用于在一套工艺中实现高炉煤气的全硫脱除。
背景技术
高炉煤气作为钢铁企业产量最大的可燃气体,其统计产量高达700-800亿立方米/月。现有高炉煤气净化及后续应用主要是采用袋式除尘去除颗粒物,再经过TRT余压发电后,送往高炉热风炉、轧钢加热炉、煤气发电等用户单元作为燃料使用,但高炉煤气中仍然含有硫、氯等有害物质。随着《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的颁布,钢铁行业正式进入“超低排放”时代,高炉热风炉、轧钢加热炉、煤气发电等用户均要求燃烧尾气SO2达到超低排放限值,而现有高炉煤气净化流程无法满足SO2控制要求。
目前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源头控制和燃烧后的末端治理,如采用末端治理方式,需在多点设置脱硫设施,同时,煤气燃烧后的废气量大,处理设施规模变大;若采用源头控制方式,可以集中治理,处理的煤气量只有燃烧后烟气量的60%左右,因此总投资低,总占地小,运行成本低,管理方便。同时源头治理对管网寿命、燃烧效率都有促进。实施高炉煤气全硫脱除,减少煤气中的硫分,可大大降低末端治理的压力,甚至省掉末端治理设施。
高炉煤气全硫脱除是一种新的技术发展方向,目前单项的有机硫水解技术及干法吸附脱除技术较多,高炉煤气脱氯技术也有相关应用实例,但尚未有高炉煤气全硫脱除技术的报道或者工程案例,因此高炉煤气全硫脱除技术尚属前沿探索阶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高炉煤气全硫脱除的湿法净化装置,优选为一种能实现高炉煤气中COS、CS2、H2S、SO2等含硫物质的脱除以及协同脱除HCl的湿法净化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实现高炉煤气全硫脱除的湿法净化装置,优选为一种能实现高炉煤气中羰基硫(COS)、二硫化碳(CS2)、硫化氢(H2S)、二氧化硫(SO2)等含硫物质的脱除以及协同脱除氯化氢(HCl)的湿法净化装置,所述湿法净化装置包括催化水解塔(2)、脱硫塔(15)、工艺水箱(21)和碱液储罐(20);工艺水箱(21)连接脱硫塔(15),用于将水送入脱硫塔(15)中;碱液储罐(20)连接脱硫塔(15),用于将碱液送入脱硫塔(15)中;催化水解塔(2)中装填有水解催化剂,用于将从催化水解塔(2)上部通入的高炉煤气进行水解催化,催化水解塔(2)连接脱硫塔(15)下部,用于将经过水解催化处理后的高炉煤气送入脱硫塔(15)进行处理,脱硫塔(15)顶部设有清洁高炉煤气排出口(27),用于将经过脱硫塔处理的高炉煤气通过清洁高炉煤气排出口(27)排出,送入高炉煤气管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节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节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803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