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针表皮吻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77332.3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173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康仙林鼓楼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8 | 分类号: | A61B1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李小波;臧建明 |
地址: | 210046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表皮 吻合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无针表皮吻合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针表皮吻合器包括用于贴设在伤口一侧的皮肤表面的第一板,第一板的底面设有粘胶层。第二板与第一板平行用于贴设在伤口另一侧的皮肤表面,第二板的底面也设有粘胶层。第一板与第二板设置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撕开线。调节杆横跨于第一板和第二板的上方并与第一板和第二板连接调节杆用于调节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针表皮吻合器,可以沿撕开线将第一板与第二板分离,从而使第一板与第二板的长度能够适应伤口的大小,不需根据伤口大小选择不同尺寸的无针表皮吻合器,不会出现误拆的情况,减少浪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材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无针表皮吻合器。
背景技术
无针表皮吻合器为一种医用表面缝合器,避免使用传统针线缝合伤口,因为其具有无创伤疤痕、炎症反应轻、逐步减张以及愈合美观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到医用伤口缝合。
现有的无针表皮吻合器使用两块板分别贴设在伤口两侧,利用两块板相对移动带动与板贴合的皮肤表面移动,从而使皮肤表面的伤口闭合,利用皮肤自身的张力使伤口逐渐愈合。
然而,需要根据伤口的大小选择不同尺寸的无针表皮吻合器,在缝合的过程中往往出现拆开产品包装后发现规格不适用于病人的实际情况,造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无针表皮吻合器需要根据伤口的大小选择不同尺寸,容易出现拆开产品包装后发现规格不适用,造成浪费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无针表皮吻合器,包括:
第一板,用于贴设在伤口一侧的皮肤表面,所述第一板的底面设有粘胶层;
第二板,与所述第一板平行,用于贴设在伤口另一侧的皮肤表面,所述第二板的底面也设有粘胶层;
所述第一板设置有沿其宽度方向延伸的撕开线,所述第二板也设置有沿其宽度方向延伸的撕开线;
调节杆,横跨于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连接,所述调节杆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的距离。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板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条撕开线,所述第二板沿其长度方向也间隔设置有多条撕开线。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板上设置的多条撕开线具有均一的间距;和/或,所述第二板上设置的多条撕开线具有均一的间距。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条撕开线设置在所述第一板沿长度方向上的一半位置处。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调节杆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一板的宽度方向平行;
所述第一板顶面设有第一环套,所述第二板的顶面设有第二环套;
所述调节杆穿设在所述第一环套和第二环套内,并且,所述调节杆的头部与所述第一环套的端面抵顶,所述调节杆的尾部与所述第二环套螺纹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用于旋拧所述调节杆的工具。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工具为旋拧刀,所述调节杆的头部端面形成有与所述旋拧刀配合的凹槽。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板的顶面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旋拧刀的容纳槽;和/或,
所述凹槽的形状为“十字形”或“一字型”;和/或,
所述调节杆的头部的截面为长圆形。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粘胶层形成为多孔透气结构。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贴敷于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的粘胶层底面的隔离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康仙林鼓楼医院有限公司,未经泰康仙林鼓楼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773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