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臭氧氧化硫氰酸盐再生氰化物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576310.5 | 申请日: | 2020-08-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127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 发明(设计)人: | 徐超;李光胜;黄发波;朱幸福;高腾跃;张文平;陈艳波;秦广林;蔡明明;于淙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黄金矿业科技有限公司选冶实验室分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1C3/14 | 分类号: | C01C3/14;C22B11/08 |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姜宏艺 |
| 地址: | 26144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臭氧 氧化硫 氰酸盐 再生 氰化物 装置 | ||
1.一种利用臭氧氧化硫氰酸盐再生氰化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它包括气泵(1)、氧气罐(16)、臭氧发生器(15)、恒压分液漏斗一(5)、恒压分液漏斗二(6)、开口反应器(14)、尾气破坏装置(8)、碱性吸收装置(10)和尾气集槽(12);
所述的开口反应器(14)上侧开设有四个开口,分别为位于边缘的左开口(141)、前开口(142)和右开口(144),以及位于中间的中间开口(143);
所述气泵(1)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一(2)与开口反应器(14)的前开口(142)相连通,管路一(2)的末端伸入到开口反应器(14)内的底部;
所述氧气罐(16)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二(3)与臭氧发生器(15)的进气口相连通,臭氧发生器(15)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三(4)与开口反应器(14)的中间开口(143)相连通,管路三(4)的末端伸入到开口反应器(14)内的底部;
所述恒压分液漏斗一(5)的下端与开口反应器(14)的左开口(141)相连通,恒压分液漏斗一(5)的上端密封;
所述恒压分液漏斗二(6)的下端与开口反应器(14)的右开口(144)相连通,恒压分液漏斗二(6)的上端通过管路四(7)与尾气破坏装置(8)底部的进气口相连通;
所述的恒压分液漏斗一(5)和恒压分液漏斗二(6)分别包括斗体、液管和气管,液管固定于斗体的下侧,液管上还设有用于控制液体滴速的阀门;所述气管的上端与斗体上部相连通,气管的上端口高于斗体内液面的高度,气管的下端与液管下部相连通,气管的下端口低于阀门位置;
所述尾气破坏装置(8)上部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五(9)与碱性吸收装置(10)的进气端相连通,管路五(9)的末端伸入到碱性吸收装置(10)内的底部;
所述碱性吸收装置(10)的出气端通过管路六(11)与尾气集槽(12)相连通,管路六(11)的末端伸入到尾气集槽(12)内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臭氧氧化硫氰酸盐再生氰化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磁力搅拌器(13),磁力搅拌器(13)包括位于开口反应器(14)下侧的磁性基座(132)和位于开口反应器(14)内底部的磁性搅拌子(131),磁性基座(132)经通电后产生磁力以带动磁性搅拌子(131)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臭氧氧化硫氰酸盐再生氰化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性搅拌子(131)的搅拌端为单层多齿叶片或多层叶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臭氧氧化硫氰酸盐再生氰化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性吸收装置(10)包括一至三个碱性吸收罐(10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臭氧氧化硫氰酸盐再生氰化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性吸收装置(10)包括两个碱性吸收罐(10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臭氧氧化硫氰酸盐再生氰化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斗体上标注有刻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利用臭氧氧化硫氰酸盐再生氰化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性吸收装置(10)和尾气集槽(12)为耐强碱耐腐蚀材质,所述的开口反应器(14)为耐酸耐腐蚀材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黄金矿业科技有限公司选冶实验室分公司,未经山东黄金矿业科技有限公司选冶实验室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7631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双氧水氧化硫氰酸盐再生氰化物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疏散指示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