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鼻饲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71715.X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469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赵婷鹭;罗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婷鹭 |
主分类号: | A61J15/00 | 分类号: | A61J15/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杨依展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鼻饲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鼻饲管结构,先将第一导丝从次管体头端开口伸入直至该第一导丝末端也到达次管体末端开口处,此时,第一导丝末端位于胃肠道内;接着,保持第一导丝位置不动,向外拔出旧的主管体和次管体,此时第一导丝末端仍留置在胃肠道内,头端伸出鼻腔;然后将第一导丝头端先从新的鼻饲管的主管体的末端开口伸入、再从贯穿孔处伸出、接着从次管体末端开口伸入次管体内,再从次管体头端开口伸出;再接着,沿着第一导丝不断向内滑入主管体和次管体,直至主管体的末端到达胃肠道内;最后,将第一导丝再从次管体、主管体内缓慢拔出,便完成了新的鼻饲管的更换,更换方式简单,可操作性强,适合所有的医护人员,无需凭经验进行插管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鼻饲管结构。
背景技术
肠内营养支持是指通过鼻饲管经一侧鼻腔、口腔、胃肠道造瘘口等插入胃肠内进行人工喂养,以保证患者能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热量等营养物质的治疗方法。临床中常用于经口无法摄食或经口摄食不足、胃肠道疾病、衰竭或昏迷等患者的辅助治疗。经鼻饲管输入的营养物质可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达到不同程度缩短疾病病程的目的。
现有的鼻饲管留置时间通常不超过42天,而在临床工作中却常碰到一些重症或者昏迷患者,由于病程较长需要反复更换鼻饲管;或者,由于鼻饲管堵塞需要反复更换鼻饲管。而更换鼻饲管,无论对于患者或者医护人员而言,都是一件痛苦而有风险的事情。现有的鼻饲管,仅为单根粗管,需要更换时,直接将旧的鼻饲管拔出,然后再将新的鼻饲管直接从鼻腔插入,患者往往无法配合插管操作,插管的体位无法保证,加上体质衰竭,抽出原有的鼻饲管后食管往往因张力差而呈塌陷状态,加之患者吞咽反射消失,极易导致插管失败或鼻饲管误入气管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鼻饲管结构,其克服了背景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鼻饲管结构,它包括:主管体、次管体和第一导丝,所述次管体固接在主管体外侧且二者同向布置,所述主管体末端设有若干个贯穿主管体内外的贯穿孔,所述第一导丝一端可从主管体末端开口伸入主管体内、再从贯穿孔处伸出后再从次管体末端开口伸入次管体内、最后从次管体头端开口伸出。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主管体与次管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次管体外周设有两个圆滑过渡部,两个圆滑过渡部延伸至主管体外周壁处。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其中一个贯穿孔的圆心与次管体和主管体的连接部分之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且次管体与该贯穿孔沿着主管体长度方向前后间隔布置。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次管体管径小于主管体管径,所述次管体长度小于主管体长度,且该次管体靠近主管体的末端处。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主管体长度呈70厘米,所述次管体长度呈60厘米,所述次管体末端与主管体末端之间间隔3厘米。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主管体头端设置有可开合的第一盖体,所述次管体头端设有有可开合的第二盖体。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还包括第二导丝,该第二导丝可直接贯穿主管体,且该第二导丝直径大于第一导丝直径。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婷鹭,未经赵婷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717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纸碟成型机用成品堆垛机构
- 下一篇:线性喷胶机及线性喷胶复合切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