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蒸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70592.8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066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李清根;李丽娜;张跃;齐业永;张承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清康环保节能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21/00 | 分类号: | F28D2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廖龙春 |
地址: | 408000 重庆市涪陵***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蒸汽 余热 回收 利用 系统 | ||
本申请涉及节能环保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蒸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一级余热集水池、预养室、料浆池、消声排汽管道、疏水排汽管道、余热蒸汽回收汇总管道,疏水排汽管道的两端以及消声排汽管道的两端均设有消声器;余热蒸汽回收汇总管道的一端连通有第一余热蒸汽回收管道,另一端连通有第二余热蒸汽回收管道;第一余热蒸汽回收管道连通到一级余热集水池,得到高温热水,再送回到锅炉;第二余热蒸汽回收管道与预养室和料浆池连通。本申请对余热蒸汽进行回收,一方面减少了能源的浪费,将余热蒸汽的热能充分利用起来,节能效益显著;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未利用蒸汽排放时在空中形成的悬浮颗粒的量,实现了环境治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节能环保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对建筑物结构保温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具有良好保温性能的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用量迅速增加,生产企业和生产规模也随之急剧增加。但由于受设计、工艺、管理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限制,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加气混凝土砌块企业在对加气混凝土砌块进行蒸压养护后,在分汽缸管路的阀门控制开关调节下形成0.4-0.6MPa/cm3的余热蒸汽是直接排入大气中的,余热蒸汽严重浪费,且余热蒸汽排放时,噪音非常大,造成了噪音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以解决现有蒸压釜余热蒸汽直接排放造成余热浪费和噪音污染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蒸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一级余热集水池、预养室、料浆池、设置在蒸压釜中部的中部排汽管道以及设置在蒸压釜的底部的底部管道,所有蒸压釜的中部排汽管道共同连接一根消声排汽管道;底部管道具有排汽出口,所有蒸压釜的排汽出口共同连通一根疏水排汽管道,疏水排汽管道的两端以及消声排汽管道的两端均设有消声器,且位于同一侧疏水排汽管道和消声排汽管道共同连通有一根余热蒸汽回收汇总管道;
一级余热集水池内设有第一换热器,预养室内设有管路吸热、放热设施;其中一根余热蒸汽回收汇总道的端部设有第一余热蒸汽回收管道控制阀并连通有第一余热蒸汽回收管道,第一余热蒸汽回收管道与一级余热集水池内的第一换热器连通;一级余热集水池的出水口设有循环泵,循环泵通过管道与锅炉连通;另一根余热蒸汽回收汇总管道的端部设有第二余热蒸汽回收管道控制阀并连通有第二余热蒸汽回收管道,第二余热蒸汽回收管道同时与料浆池以及预养室的管路吸热、放热设施连通。
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
(1)在余热回收利用和节能效益方面,通过余热蒸汽回收汇总管道,将蒸汽回收,且蒸汽回收率达到了80%以上,方便人们对余热蒸汽的热量加以利用;通过第一余热蒸汽回收管道和第二余热蒸汽回收管道,可将余热蒸汽分别输送到一级余热集水池、预养室、料浆池中,利用余热蒸汽的热量将一级余热集水池中的水加热到大于95℃,对预养室内的加气混凝土砌块半成品进行恒温预养,并对料浆池进行升温,将回收回来的余热蒸汽加以利用,减少能源的浪费,并节约了预养室恒温预养、料浆池升温以及一级余热集水池加热所需的能源,节省了经济成本,节能效益显著。
(2)在噪音治理方面,传统的加气混凝土生产系统中,是在每台蒸压釜的蒸汽出口处安装2个消声器,如果有6台蒸压釜就需要12个消声器,蒸汽排放时的噪音仍然大于80分贝,对工人和周围居民造成较大的干扰,工人需要带耳塞才能开展工作。而本方案是在疏水排汽管道的两端和消声排汽管道的两端安装消声器,整个余热蒸汽回收系统只需要4个消声器,成本得以降低,并且让余热蒸汽在回收过程中就完成了噪音的治理,噪音下降到45分贝以下,噪音治理效果非常显著。
(3)在操作安全方面,传统蒸压釜的底部排汽是将146℃的高温余热蒸汽直接排放到空中,余热蒸汽排放时的压力非常大,余热蒸汽可以喷出十几米,冲击力非常大且温度很高,工人若接触到这部分余热蒸汽很容易被灼伤,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而本方案通过将余热蒸汽汇总并回收,既解决了余热蒸汽排放时存在的安全隐患,又能够对噪音进行吸收、治理,还能减少能源的浪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清康环保节能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清康环保节能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705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铸件喷涂打标用夹持装置
- 下一篇:一种装配式房屋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