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气液共面特征的超薄相变传热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65927.7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733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汤勇;陈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B23P15/26;F28D15/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付茵茵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气 液共面 特征 超薄 相变 传热 器件 | ||
1.一种具有气液共面特征的超薄相变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板、下壳板、多个支撑柱和多个吸液芯,所述上壳板盖设密封于下壳板上形成密封壳体,下壳板凹陷形成凹腔,上壳板和下壳板分别设有注液口,注液口与凹腔连通,多个吸液芯和多个支撑柱分别间隔设置于凹腔内,支撑柱的一端与下壳板连接,另一端与上壳板抵接或连接,吸液芯的一端与下壳板连接,另一端与上壳板抵接或连接,多个吸液芯和多个支撑柱分隔凹腔形成多个蒸汽流动通道,凹腔内填充有液体工质,吸液芯用以作为液体工质流动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气液共面特征的超薄相变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之间的间隔为0.3-3mm,吸液芯的间隔为0.3-3mm,凹腔的深度为0.05-0.2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气液共面特征的超薄相变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芯采用金属丝网或金属丝编织带制成,或者为微沟槽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气液共面特征的超薄相变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芯采用亲水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气液共面特征的超薄相变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为长条形或圆柱形,支撑柱与下壳板通过焊接连接,或者支撑柱与下壳板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气液共面特征的超薄相变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板的内表面设有微柱状阵列结构或微沟槽阵列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气液共面特征的超薄相变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芯上开设多个缺口,缺口处的吸液芯与上壳板之间存在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气液共面特征的超薄相变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灌注管,所述灌注管安装于注液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气液共面特征的超薄相变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板和下壳板的厚度为0.03-0.20mm,密封壳体的厚度为0.10-0.40mm,所述吸液芯厚度为0.03-0.25mm,支撑柱高度为0.03-0.2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6592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沟槽式超薄铝基均热板
- 下一篇:一种可任意转换正负极的灯具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