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端高压电缆连接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561423.8 | 申请日: | 2020-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283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 发明(设计)人: | 宿伟;孙孝博;赵建葵;于泓;王开团;吕吉玉;牛如岩;姜靓;周颖韬;王智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四方庞巴迪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1C17/00 | 分类号: | B61C17/00;B61D17/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解政文 |
| 地址: | 26611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电缆 连接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所述车端高压电缆连接结构,提出一种采取端墙固定且位于内外风档之间的高压跨接线连接结构,通过车端内置式布设结构以有效地减少车辆的运行阻力和噪音,同时简化高压跨接线结构而降低相应布线结构的检修维护工作量,从根本上解决因外界空气污染而导致污闪、雾闪安全风险的发生。包括焊接于端墙上的车体固定腔、连接于车体固定腔的高压套管、以及整体预制式结构的高压跨接线;从车内侧延伸过来的高压电缆穿入高压套管后,与高压跨接线对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车体端墙之间的新型高压电缆连接结构,属于轨道车辆设计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伴随国内高速轨道车辆的快速建设,各项研究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运行速度在300km/h及以上的轨道车辆,通常是在车体顶端采用绝缘子支撑架结构方式来架设两节车厢之间连接的车端高压电缆。
此类现有跳线布设方式与结构存在如下明显的缺陷与不足:首先,采用外设型线缆布设结构与方式,较明显地增加了车辆高速运行过程中的阻力与噪声。另外,高压电缆布线方式复杂且较易受到车外环境的影响,运行时易受到外界空气污染而导致发生污闪或雾闪的安全隐患。还有,现有的技术的布线连接结构的检修工作量、现场维护难度均较大。
上述现有技术显著地制约了当前高速运行轨道车辆电气控制系统的安全运行与性能设计的进一步提升。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所述的车端高压电缆连接结构,其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一种采取端墙固定且位于内外风档之间的高压跨接线连接结构,通过车端内置式布设结构以有效地减少车辆的运行阻力和噪音,同时简化高压跨接线结构而降低相应布线结构的检修维护工作量,从根本上解决因外界空气污染而导致污闪、雾闪安全风险的发生。
为实现上述设计目的,本申请所述的车端高压电缆连接结构,包括焊接于端墙上的车体固定腔、连接于车体固定腔的高压套管、以及整体预制式结构的高压跨接线;从车内侧延伸过来的高压电缆穿入高压套管后,与高压跨接线对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高压套管,通过固定螺栓和密封垫片安装于车体固定腔的开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高压跨接线的两端设置有端部法兰,端部法兰与高压套管外侧端的高压套管法兰对接并通过连接螺栓紧固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高压跨接线的外部套设有金属护套;在端部法兰处,高压跨接线与高压插头连接。
综上,本申请所述车端高压电缆连接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基于本申请,高压跨接线从端墙上的固定一侧延伸于内外风档之间,不再引起运行阻力和噪音,有利于提高车内乘坐环境的舒适性。
2、高压跨接线采用整体预制结构,连接结构模块化且安装精确度较高,有效地提高了高压电缆连接作业效率、能够显著地降低现场检修维护工作的难度和作业量。
3、高压跨接线采取端部内绝缘插头,线体为超柔高压电缆,外部设置金属护套,通过法兰进行端部连接,密封性能好、屏蔽层接地效果佳,有利于提高整体电气安全性能。
4、基于本申请采取的车端连接方式,高压跨接线基本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可有效地降低因受外界空气污染而导致的污闪、雾闪等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现结合以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说明;
图1是应用本申请车端高压跨接线在车辆上的位置及结构示意图;
图2是高压跨接线在内外风档之间的连接安装示意图;
图3是车端高压跨接线内绝缘电气连接示意图;
图4是高压电缆的整体预制式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四方庞巴迪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四方庞巴迪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614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机械加工用喷涂装置
- 下一篇:洗衣机内桶扣缝压筋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