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相可控离心泵外特性及内部流动试验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561058.0 | 申请日: | 2020-07-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548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 发明(设计)人: | 邵春雷;王胜;赵子涵;仲高超;孟航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F04D15/00 | 分类号: | F04D15/00;F04D1/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张立荣 |
| 地址: | 2118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相 可控 离心泵 特性 内部 流动 试验 系统 | ||
1.一种多相可控离心泵外特性及内部流动试验系统,其特征是:该系统包括蓄水罐A(1)、蓄水罐B(5)、动力系统、管路系统、搅拌系统、气体调控系统、数据采集分析系统;
所述蓄水罐A(1)上部进口经抽水泵及管路与蓄水罐B(5)下部K接口连通,将蓄水罐B(5)中液体输送至蓄水罐A(1);蓄水罐A(1)底部出口经抽水泵及管路与蓄水罐B(5)下部J接口连通,将蓄水罐A(1)中液体输送至蓄水罐B(5);蓄水罐A(1)上部与蓄水罐B(5)上部还通过气体互通管连通;
所述动力系统包括电机(39)、联轴器、传动轴、机架和离心泵(41)和高速摄像机,离心泵(41)的蜗壳由透明的有机玻璃制成,采用高速摄像机可对离心泵内部进行拍摄;
所述管路系统主要包括蓄水罐A(1)与蓄水罐B(5)之间、蓄水罐B(5)与离心泵(41)间的主流道、流经示踪粒子收集箱(31)和固体颗粒收集箱(43)的分支流道;
所述搅拌系统主要包括磁力搅拌仪(55)和磁力搅拌棒(54),磁力搅拌仪(55)安装在蓄水罐B(5)底部外侧,磁力搅拌棒(54)放置在蓄水罐B(5)底部;
所述气体调控系统主要包括气体回收罐(24)、储气罐(19)、缓冲罐(13)以及与它们相连接的阀门和管道;气体回收罐(24)通过管道与蓄水罐B(5)A接口相连,用于回收蓄水罐A(1)和B(5)中气体;储气罐(19)通过管道与蓄水罐B(5)B接口相连,用于储存气体;缓冲罐(13)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连接蓄水罐B(5)上方的C接口和下方的I接口;
所述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包括计算机单元(25)和分别与之相连接的进口液体流量传感器(48)、气体流量传感器(37)、进口压力传感器(42)、出口压力传感器(26)、出口流量传感器(36)、转速扭矩传感器(40),以及高速摄像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相可控离心泵外特性及内部流动试验系统,其特征是:该试验系统包括示踪粒子收集装置;示踪粒子收集箱(31)上方通过管道与蓄水罐B(5)D接口连接的管道相连,管道上安装示踪粒子进口阀(30);示踪粒子收集箱(31)左侧排水管道与蓄水罐B(5)E接口相连接,管道上安放示踪粒子收集箱排水阀(27);示踪粒子收集箱(31)底部为示踪粒子排放管道,竖直安装并接入蓄水罐B(5)F接口所连管道,管道上安装示踪粒子释放阀(49);在示踪粒子收集箱(31)内部左侧安装示踪粒子过滤网(29),滤网孔径小于示踪粒子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相可控离心泵外特性及内部流动试验系统,其特征是:该试验系统包括固体颗粒收集装置;固体颗粒收集箱(43)上方通过管道与蓄水罐B(5)D接口连接的管道相连,管道上安装固体颗粒进口阀(34);固体颗粒收集箱(43)底部颗粒排放管道与蓄水罐B(5)G接口连接,管道上安装固体颗粒释放阀(45);固体颗粒收集箱(43)左侧下方排水管道与蓄水罐B(5)F接口相连,管道上安装固体颗粒收集箱排水阀(47);固体颗粒收集箱(43)左侧上方抽水管道与蓄水罐B(5)H接口相连,管道内放置滤网(64),管道上依次安装有注水泵流量调节阀(32)、注水泵(50)、注水泵球阀(52);在固体颗粒收集箱(43)内部左侧安装固体颗粒过滤网(46),滤网孔径小于固体颗粒直径,大于示踪粒子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相可控离心泵外特性及内部流动试验系统,其特征是:进口液体流量传感器(48)安装在与蓄水罐B(5)I接口相连的管道上,离心泵进口压力传感器(42)安装在离心泵(41)进口管道上,离心泵出口压力传感器(26)安装在离心泵(41)出口管道上,离心泵出口流量传感器(36)安装在与蓄水罐B(5)D接口相连的管道上,气体流量传感器(37)安装在连接气体缓冲罐(13)与离心泵(41)进口连接的管道上,转速扭矩传感器(40)安装在电机(39)与离心泵(41)之间的传动轴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6105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业电控设备防水保护壳
- 下一篇:一种锡精炼铝渣无害化处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