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扬尘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57049.4 | 申请日: | 2020-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189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孙兆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企动力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149 北京市通***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工程 扬尘 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扬尘处理装置,包括吸尘壳体和抽屉,所述吸尘壳体的外部下方安装有轮体,且吸尘壳体的内部下方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滚轮和安装座,所述抽屉位于滚轮的外部,所述安装座的外部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第一滤网和第一风机,且第一滤网的外部固定有把手,所述第一风机的外部设置有螺栓,所述吸尘壳体的外部上方固定有安装杆,且安装杆的外部设置有轴杆,所述轴杆的外部固定有喷雾壳体。该建筑工程扬尘处理装置,与现有的普通扬尘处理装置相比,即使在工作状态下,也可以对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进行更换与维修,不用停机,能够保证扬尘处理装置内部干净整洁,同时多层第一滤网的设置,提高了灰尘过滤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扬尘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专业主要负责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教学与管理,主要培养掌握工程力学、土力学、测量学、房屋建筑学和结构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是指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各类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的统称。
现有的扬尘处理装置功能单一,当遇到一些特殊工作情况时就无法使用,大多数处理扬尘的方法都是洒水处理扬尘,当遇到带电工作环境,就不能使用扬尘处理装置处理扬尘,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针对上述情况,在现有的扬尘处理装置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扬尘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一般的扬尘处理装置功能单一,当遇到一些特殊工作情况时就无法使用,大多数处理扬尘的方法都是洒水处理扬尘,当遇到带电工作环境,就不能使用扬尘处理装置处理扬尘,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扬尘处理装置,包括吸尘壳体和抽屉,所述吸尘壳体的外部下方安装有轮体,且吸尘壳体的内部下方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滚轮和安装座,所述抽屉位于滚轮的外部,所述安装座的外部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第一滤网和第一风机,且第一滤网的外部固定有把手,所述第一风机的外部设置有螺栓,所述吸尘壳体的外部上方固定有安装杆,且安装杆的外部设置有轴杆,所述轴杆的外部固定有喷雾壳体,且喷雾壳体的内部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第二滤网、第二风机和环形喷管,所述环形喷管的外部安装有软管,且软管的外部设置有阀门,所述软管的外部安装有输水管,且输水管的一端设置有水泵,所述输水管的后端安装有管体,且管体的外部设置有喷洒管。
优选的,所述抽屉通过滚轮与吸尘壳体构成抽拉结构,且滚轮沿抽屉的中轴线呈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第一滤网与把手之间构成焊接一体化结构,且第一滤网的外表面与吸尘壳体的内表面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风机通过螺栓与安装座构成可拆卸结构,且第一风机的水平线与第一滤网的水平线相重合。
优选的,所述喷雾壳体通过轴杆与安装杆构成旋转结构,且喷雾壳体的内表面与第二滤网之间为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喷洒管通过管体与输水管构成连接结构,且喷洒管的中轴线与管体的中轴线相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滤网、把手和第二滤网的设置,即使在工作状态下,也可以对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进行更换与维修,不用停机,能够保证扬尘处理装置内部干净整洁,同时多层第一滤网的设置,提高了灰尘过滤的效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风机、螺栓、安装杆、轴杆、喷雾壳体、第二风机和环形喷管的设置,可根据工作情况,开启第一风机或第二风机,实现无水处理扬尘和有水处理扬尘,也可同时开启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加强扬尘处理,缩短扬尘处理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企动力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建企动力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570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