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碱法脱硫用改良再生池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51364.6 | 申请日: | 202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423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邢敦江;邢洪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宁泊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96 | 分类号: | B01D53/96;B01D53/78;B01D53/50 |
代理公司: | 沧州市国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38 | 代理人: | 赵东阳 |
地址: | 06215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碱法 脱硫 改良 再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硫置换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碱法脱硫用改良再生池,包括池体,池体的内部设置有放置腔,池体的顶端左侧设置有进液管,池体的右端顶部设置有出液管;还包括横向导流板、竖向导流板、左导流板和右导流板,放置腔的底部设置有多组支柱,横向导流板的底端均匀设置有多组扰流装置,多组扰流装置均包括两组支座和转轴,两组支座前后相对安装于横向导流板的底端,转轴可转动安装于两组支座之间,并在转轴的外侧设置有设置有多组扰流板,保证脱硫产物与氢氧化钙可以充分接触,并且保证有效接触时间,使得脱硫产物可以被充分还原再生,从而保证后续的脱硫效果,同时可以有效避免再生池底部产生沉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硫置换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碱法脱硫用改良再生池。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双碱法是采用钠基脱硫剂进行塔内脱硫,由于钠基脱硫剂碱性强,吸收二氧化硫后反应产物溶解度大,不会造成过饱和结晶,造成结垢堵塞问题。另一方面脱硫产物被排入再生池内用氢氧化钙进行还原再生,再生出的钠基脱硫剂再被打回脱硫塔循环使用。双碱法脱硫工艺降低了投资及运行费用,比较适用于中小型锅炉进行脱硫改造。
双碱法脱硫用再生池是用于对脱硫产物进行还原再生的辅助装置,双碱法脱硫再生置换池要求充分接触,保证接触时间,现有的双碱法脱硫用再生池氢氧化钙与脱硫产物的有效接触时间较短,无法保证脱硫产物被充分还原再生,影响后续的脱硫效果,并且再生池的底部容易产生沉积,不便于清理维护,导致使用可靠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保证脱硫产物与氢氧化钙可以充分接触,并且保证有效接触时间,使得脱硫产物可以被充分还原再生,从而保证后续的脱硫效果,同时可以有效避免再生池底部产生沉积,提高使用可靠性的双碱法脱硫用改良再生池。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碱法脱硫用改良再生池,包括池体,池体的内部设置有放置腔,池体的顶端左侧设置有进液管,池体的右端顶部设置有出液管;还包括横向导流板、竖向导流板、左导流板和右导流板,所述放置腔的底部设置有多组支柱,所述横向导流板安装于多组支柱的顶端,所述竖向导流板的底端与横向导流板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左导流板的左端和右导流板的右端分别与放置腔的左侧壁和右侧壁连接,左导流板和右导流板分别位于竖向导流板的左侧和右侧,左导流板的右端和右导流板的左端与竖向导流板之间均留有间隙,所述横向导流板的底端均匀设置有多组扰流装置,所述多组扰流装置均包括两组支座和转轴,所述两组支座前后相对安装于横向导流板的底端,所述转轴可转动安装于两组支座之间,并在转轴的外侧设置有设置有多组扰流板。
优选的,所述横向导流板的底端设置有多组支撑槽,所述多组支柱的顶端分别伸入至多组支撑槽内,横向导流板的顶端设置有多组螺纹孔,所述多组螺纹孔分别与多组支撑槽相通,并在多组螺纹孔处均螺装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端螺装穿过螺纹孔伸入至支撑槽内并与支柱的顶端贴紧。
优选的,还包括两组挂杆,所述左导流板的左端与放置腔的左侧壁铰接,所述右导流板的右端与放置腔的右侧壁铰接,竖向导流板的左端和右端均设置有多组挂环,所述两组挂杆的一端分别与左导流板的右端和右导流板的左端铰接,两组挂杆的另一端均设置有挂钩,所述挂钩挂装于竖向导流板两侧的挂环上。
优选的,所述横向导流板的左端与放置腔的左侧壁之间留有空间,横向导流板的右端与放置腔的右侧壁之间留有空间。
优选的,所述横向导流板的底端设置有多组导流斜板,所述多组导流板分别与多组扰流装置间隔设置,多组导流斜板的顶端均与横向导流板的底端连接,多组导流斜板的底端均向右倾斜设置。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碱法脱硫用改良再生池,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宁泊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北宁泊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513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应急配变供电系统
- 下一篇:一种智能机器人滑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