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壳体反向拉伸成型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549088.X | 申请日: | 2020-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172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 发明(设计)人: | 马从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伟业精密科技(惠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22/24 |
| 代理公司: | 惠州市超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49 | 代理人: | 郝丽娜 |
| 地址: | 516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气囊 气体 发生器 壳体 反向 拉伸 成型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壳体反向拉伸成型系统,属于安全气囊领域,其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上模和下模,下模包括固定设置于机架上的支撑块,支撑块上开设有圆柱形凹槽,圆柱形凹槽的底部开设有贯穿支撑块的第一滑孔,第一滑孔设置有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通过第一升降装置可升降地设置于机架;上模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通过第二升降装置可升降地设置于机架,第二支撑板通过第三升降装置可升降地设置于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设置有贯穿第二支撑板的第二滑孔,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圆管,支撑圆管内设置有第二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的上端与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可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气囊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壳体反向拉伸成型系统。
背景技术
反拉伸是区别于一般正向拉伸的一种拉伸方法,是从简形件毛坯的底部反向压下,使毛坯内表面变为外表面,反拉伸时,毛坯侧壁反复弯曲的次数少,材料硬化程度稍低,残余应力也较小,使用反拉伸的加工工艺对圆筒状的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壳体进行加工,可以有效增加气体发生器壳体的强度和使用可靠性。
但是现有的反拉伸设备在进行反拉伸时,需要将毛坯从正拉伸的凹模中取出再进行反拉伸,操作过程繁琐、耗时较长,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壳体反向拉伸成型系统,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位于所述上模的下方,所述下模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上表面开设有圆柱形凹槽,所述圆柱形凹槽的底部的中部开设有纵向贯穿所述支撑块的第一滑孔,所述第一滑孔内可上下滑动地设置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通过第一升降装置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上表面平齐所述圆柱形凹槽的底部设置;所述上模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通过第二升降装置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第二支撑板通过第三升降装置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对应所述圆柱形凹槽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第二滑孔,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圆管,所述支撑圆管的内侧面平齐所述第二滑孔的内侧面设置,所述支撑圆管内可上下滑动地设置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圆管的下端平齐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
其中,支撑圆管的外径小于圆柱形凹槽的内径,第一支撑柱的直径小于支撑圆管的内径。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首先将需要被拉伸的钢片放置在支撑块的上表面并覆盖圆柱形凹槽设置,然后第二升降装置驱动第一支撑板下移,下移的第一支撑板会带动第二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上的支撑圆管下移,此时,第二支撑柱和支撑圆管同步朝向凹槽下移,其中,第二支撑柱和支撑圆管的下端平齐,第二支撑柱和支撑圆管共同用作凸模,第一支撑柱的上表面与圆柱形凹槽的底面平齐,第一支撑柱和圆柱形凹槽形成的腔状结构用作凹模,下移的凸模会进入到凹模中对钢片进行一次正拉伸,得到气体发生器壳体雏形;
然后,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同步驱动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上移,直至正拉伸形成的气体发生器壳体雏形被顶出圆柱形凹槽,然后第三升降装置驱动第二支撑板相对于第一支撑板下移,下移的第二支撑板会带动支撑圆管下移,此时支撑圆管用作凹模,第一支撑柱用作凸模,可以完成对于气体发生器壳体的一侧反拉伸,得到成型的气体发生器壳体。
其中,由于气体发生器壳体雏形被夹在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之间,因此气体发生器壳体雏形不会相对于第一支撑柱发生位移,可以保证反拉伸时的拉伸精度,进而可以保证反拉伸得到的气体发生器壳体的品质。
然后第三升降装置驱动第二支撑板及其上的支撑圆管上移,此时,由于气体发生器壳体会套紧在第一支撑柱上,因此气体发生器壳体从支撑圆管中脱离,此时即可取下第一支撑柱上的气体发生器壳体。
本实用新型可以同时完成气体发生器壳体加工过程中的正拉伸和反拉伸工艺,无需在正拉伸和反拉伸工艺之间无需对气体发生器壳体雏形进行转移,能有效提高加工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伟业精密科技(惠州)有限公司,未经伟业精密科技(惠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490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壳体拉伸成型系统
- 下一篇:烹饪器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