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以自动封切散热管的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546817.6 | 申请日: | 2020-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172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浩贵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53/06;B21D41/04;B21D28/14 |
| 代理公司: | 苏州彰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36 | 代理人: | 曹恒涛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以 自动 散热 模具 | ||
为了解决在切断散热真空管的两端,同时要保证散热管子依旧是真空状态但是良品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以自动封切散热管的模具,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弹簧使得下模板向下移动,由于压合装置是与散热管直接接触的,故使得压合装置先对散热管进行封合,由于下模座与散热管的顶端相对应的地方设有一排第一让位孔,随后剪切块到达散热管的顶端继续往下移动,将压合后的散热管的顶端切除,该模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经过多次试验,对于散热管的封真空的良品率达到98%,对于现有的散热管的封真空方式的良品率提升了40%。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较为具体的,涉及到一种可以自动封切散热管的模具。
背景技术
手机上需要用到散热管,散热管为扁形结构,散热管中间是抽成真空,利于导热,在散热管子中间会留有液体导热,由于散热管的两端有凸起的电焊接口,故需要在切断散热真空管的两端,同时要保证散热管子依旧是真空状态,但是目前采用的切断方式良品率低,故急需要研究出能够提高良品率的新的切断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在切断散热真空管的两端,同时要保证散热管子依旧是真空状态但是良品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以自动封切散热管的模具,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弹簧使得下模板向下移动,由于压合装置是与散热管直接接触的,故使得压合装置先对散热管进行封合,由于下模座与散热管的顶端相对应的地方设有一排第一让位孔,随后剪切块到达散热管的顶端继续往下移动,将压合后的散热管的顶端切除,该模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经过多次试验,对于散热管的封真空的良品率达到98%,对于现有的散热管的封真空方式的良品率提升了40%。
一种可以自动封切散热管的模具,包括:上模座1、上垫板2、夹板3、脱料背板4、脱料板5、下模板6、下垫板7和下模座8,所述下模座8上表面边缘设有一圈模具框架82,所述模具框架82的左端连接有气缸9,所述气缸9旁电性连接有控制开关92,所述气缸9连接有推杆91的一端,所述推杆91的另一端连接有下垫板7,所述下垫板7位于模具框架82内靠近模具框架82右端,所述下垫板7上表面从下至上依次连接下模板6、脱料板5、脱料背板4、夹板3、上垫板2和上模座1,所述上模座1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1,所述第一通孔11内圈设有多个第一弹簧孔12且第一弹簧孔12开口位于上模座1下表面,所述上垫板2上设有第二通孔21,第二通孔21与第一通孔11一一对应,第一弹簧孔12对应位置设有第二弹簧孔22且第二弹簧孔22位于上垫板2上,第二通孔21的对应处设有第三通孔32,第二弹簧孔22对应位置设有第三弹簧孔31,第三弹簧孔31和第三通孔32均设置在夹板3处,所述夹板3的前端和后端各设有一排第一剪切孔33,所述脱料背板4上与第一剪切孔33对应位置设有第二剪切孔41,脱料背板4上设有与第三通孔32相应的第四通孔42,其特征在于:脱料背板4上可拆卸的连接有多个弹簧43,每个弹簧43与其所对应的第三弹簧孔31、第二弹簧孔22和第一弹簧孔12依次套接且与第一弹簧孔12的顶端可拆卸连接,脱料板5上设有多个等高螺丝51,等高螺丝51的下端固定在脱料板5上,所述脱料背板4上与第二剪切孔41对应位置设有第三剪切孔52,每个等高螺丝51的自由端与其对应的第四通孔42、第三通孔32、第二通孔21和第一通孔11依次套接,下模板6上表面处设有一排散热管61,散热管61的两顶端各设有一排剪切块62,剪切块62的上端穿过第三剪切孔52、第二剪切孔41和第一剪切孔33与夹连接,剪切块62的下端位于散热管61顶端上部,两排剪切块62相对设置,靠近剪切块62处设置有压合装置63,两排压合装置63相对设置且贴靠于两排剪切块62的内侧壁,下垫板7处设置散热管61的两侧的第一限位装置71和散热管61两顶端的第二限位装置72,下模座8与散热管61的顶端相对应的地方设有一排第一让位孔8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浩贵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未经昆山浩贵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468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化工产品检测用滤渣装置
- 下一篇:一种热电偶简易制作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