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原桥梁裂缝修复用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45797.0 | 申请日: | 202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228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孙绿松;李伟;张大力;刘玉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交通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01 | 分类号: | G01N21/01;G01N21/8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2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原 桥梁 裂缝 修复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维修的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高原桥梁裂缝修复用检测装置,移动装置带动装置移动到桥梁下方,再将移动装置固定在船只上,然后在通过伸缩杆带动伸缩柱上下移动,从而将两个旋转轮与桥梁下侧贴合,再通过检查摄像装置对桥梁下侧进行检查,当需要驾驶船只检查桥梁其他地方时,从而带动装置向右移动,这样就可以带动旋转轮沿着桥梁下侧移动,船只发生晃动时,当船只向上晃动时,伸缩柱就会滑槽内移动,当船只向下晃动时,压力弹簧的回弹就会带动伸缩柱向上移动,从而可以保持检测摄像装置与桥梁之间的距离,这样就可以一直保持监测摄像装置与桥梁之间的最佳监测距离,从而方便用户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维修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原桥梁裂缝修复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桥梁指的是为道路跨越天然或人工障碍物而修建的建筑物,它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桥梁一般由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和附属构造物组成,上部结构主要指桥跨结构和支座系统,下部结构包括桥台、桥墩和基础,附属构造物则指桥头搭板、锥形护坡、护岸、导流工程等,但是桥梁长时间使用后,需要进行检测修复,从而需要检测摄像装置对桥梁进行检测,但是在桥梁下方有大量的河水,从而在检测时需要用船只将检测装置在桥梁下移动检测,但是船只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晃动,从而造成检测摄像装置与桥梁之间的检测距离发生变化,这样就不能保持合适的检测距离,从而不方便用户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原桥梁裂缝修复用检测装置,具备可以一直保持监测摄像装置与桥梁之间的最佳监测距离,从而方便用户使用等优点,解决了船只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晃动,从而造成检测摄像装置与桥梁之间的检测距离发生变化,这样就不能保持合适的检测距离,从而不方便用户使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可以一直保持监测摄像装置与桥梁之间的最佳监测距离,从而方便用户使用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原桥梁裂缝修复用检测装置,包括移动装置,移动装置的上侧固定安装有伸缩杆,伸缩杆的上侧固定安装有滑槽,滑槽的下壁固定安装有压力弹簧,压力弹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伸缩柱,伸缩柱上活动贯穿有旋转柱,旋转柱的前后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旋转轮,伸缩柱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上活动贯穿有螺杆,螺杆上设置有移动板,螺杆螺纹贯穿移动板,移动板上侧固定安装有检测摄像装置。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上固定贯穿有固定条,固定条活动贯穿移动板,支撑板下侧固定安装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输出端的前端固定安装有齿轮a,螺杆上固定套接有齿轮b,齿轮b与齿轮a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条上活动套接有配重块,螺杆螺纹贯穿配重块,螺杆的前后两段的螺纹是相反的。
优选的,所述伸缩柱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条,支撑条上活动贯穿有旋转杆,旋转杆前后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旋转盘,两个旋转盘分别与两个旋转轮上均活动套接有传动带。
优选的,所述滑槽的左右两壁均开设有竖槽,伸缩柱的左右两侧均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移动轮,两个移动轮分别与两个竖槽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伸缩柱下端开设有限位槽,滑槽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杆,限位杆与限位槽活动连接。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原桥梁裂缝修复用检测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交通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交通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457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