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顶行李架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44746.6 | 申请日: | 202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286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伍和檑;秦伟;王中华;汪东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6 | 分类号: | B62D25/06;B62D25/02;B60R9/04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顶 行李架 安装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强度高、外观好的车顶行李架安装结构,包括车顶外板和侧围总成,车顶外板和侧围总成交界处开设有贯通车顶外板、侧围总成的安装孔,行李架底部设置有铆接螺母,螺栓依次穿过侧围总成、车顶外板上的安装孔后与铆接螺母固定连接。上述方案中,取消了焊接在车顶外板上的十个安装支架,行李架通过自带的铆接螺母与车顶外板、侧围总成连接,从车内紧固螺栓,实现最终的装配和固定,工艺简单,安装点的强度高,同时行李架为整体式结构,表面没有任何开孔,保证了行李架的整体美观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顶行李架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使用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的顶部承载能力也被充分的进行了发掘,由此产生了汽车顶部行李架用于汽车顶部承载物品,尤其对于越野、SUV之类的车型,其顶部行李的承载能力要求更高,承载重量要求更重。
目前大部分车型行李架的安装方式如图1所示,顶盖3与侧围总成9焊接,行李架1通过安装支架2焊接于顶盖3上,安装点处至少都采用三层板焊接结构,焊接料厚度一般能够达到4.5mm左右,而越野、SUV车型的该安装结构的安装点处的钣金焊接数量达到4层板的焊接数量,基本接近点焊焊接厚度的极限,焊接工艺复杂,不能保证连接处的焊接质量,并且容易出现虚焊现象,从而不能满足强度要求,也不能有效的提高顶部承载能力;同时车顶盖3上间隔焊接有十个安装支架2,在安装时先从车外用紧固螺栓5将行李架1与十个安装支架固定连接,为了装配不得不在行李架2外表面上开安装孔,所以要扣上前端盖6、后端盖7和中装饰盖8,导致前端盖6、后端盖7和中装饰盖8外漏并像补丁一样破坏行李架外观整体性,影响整车美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强度高、外观好的车顶行李架安装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顶行李架安装结构,包括车顶外板和侧围总成,车顶外板和侧围总成交界处开设有贯通车顶外板、侧围总成的安装孔,行李架底部设置有铆接螺母,螺栓依次穿过侧围总成、车顶外板上的安装孔后与铆接螺母固定连接。
上述方案中,取消了焊接在车顶外板上的十个安装支架,行李架通过自带的铆接螺母与车顶外板、侧围总成连接,从车内紧固螺栓,实现最终的装配和固定,工艺简单,安装点的强度高,同时行李架为整体式结构,表面没有任何开孔,保证了行李架的整体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车顶行李架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车顶行李架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剖视图;
图4为图2中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2-图4,一种车顶行李架安装结构,包括车顶外板10和侧围总成20,车顶外板10和侧围总成20交界处开设有贯通车顶外板10、侧围总成20的安装孔a,行李架30底部设置有铆接螺母31,螺栓32依次穿过侧围总成20、车顶外板10上的安装孔a后与铆接螺母31固定连接。行李架30通过铆接螺母31与侧围总成20、车顶外板10直接连接,螺栓32从车内紧固,整体的来接强度更高,可以有效地提高行李架30承载性能,取消了十个安装支架,降低单车成本和重量,精简车身零部件,优化工艺操作,在车顶外板10和侧围总成20焊接时,由于无安装支架的遮挡,可以布置更多的焊点,而且螺栓连接本身也可以等效为点焊连接,可以进一步提升车身骨架整体刚度与强度,提升整车性能;同时行李架30自身无需开孔,因此也不需要设置装饰盖板,行李架30是整体式结构,保证了整体美观性。
车顶外板10以及侧围总成20上还设置有定位孔b,行李架30底部与定位孔b对应位置处设置有铆接螺栓33,铆接螺栓33依次穿过车顶外板10、侧围总成20上的定位孔b后用螺母34锁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447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半自磨机排矿切换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光固化3D打印控制系统及打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