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疗废水处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540770.2 | 申请日: | 2020-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333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 发明(设计)人: | 解崇光;胡伟;权茂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武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昆明普发诺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09 | 代理人: | 蒋晗 |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疗 废水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废水处理领域,尤其是一种医疗废水处理装置,针对现有的混凝沉淀池在清理污泥时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非常不方便,而且池里的已经处理过的废水得不到很好的利用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自动格栅机,调节池,水解酸化池,生物接触氧化池,混凝沉淀池,斜管沉淀池,接触消毒池,污泥浓缩池,所述自动格栅机连通调节池,调节池连通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连通生物接触氧化池,生物接触氧化池连通混凝沉淀池,混凝沉淀池连通斜管沉淀池,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电机的带动控制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的转动,实现依次清理废水和污泥的功能,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避免了浪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疗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医疗废水主要的污染物有三类,第一类为有机污染物COD和BOD5,第二类为无机营养盐N,第三类为悬浮物SS,污水中BOD5的去除主要是靠微生物的吸附与代谢作用,然后对吸附代谢物进行泥水分离来完成。在活性污泥与污水接触初期,会出现很高的BOD5去除率,这是由于污水中有机颗粒和胶体被吸附在微生物表面,从而被去除所致,但是这种吸附作用仅对污水中悬浮物和胶体起作用,对溶解性有机物不起作用。溶解性有机物需靠微生物的代谢来完成,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在有氧的条件下将污水中一部分有机物合成新的细胞,将另一部分有机物进行分解代谢以便获得细胞合成所需的能量,其最终产物是CO2和H2O等稳定物质,这也是污水中BOD5的降解过程。微生物的好氧代谢作用对污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和非溶解性有机物都起作用,并且代谢产物是无害的稳定物质,因此,可以使处理后污水中的残余BOD5浓度降低,污水中的COD去除的原理与BOD基本相同,即COD的去除率取决于原污水的可生化性,它与污水的组成有关。
现有的混凝沉淀池在清理污泥时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非常不方便,而且池里的已经处理过的废水得不到很好的利用,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医疗废水处理装置,用以解决上述所提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医疗废水处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疗废水处理装置,包括自动格栅机,调节池,水解酸化池,生物接触氧化池,混凝沉淀池,斜管沉淀池,接触消毒池和污泥浓缩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格栅机连通调节池,调节池连通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连通生物接触氧化池,生物接触氧化池连通混凝沉淀池,混凝沉淀池连通斜管沉淀池,混凝沉淀池和斜管沉淀池均与污泥浓缩池相连通,斜管沉淀池连通接触消毒池;
所述混凝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下方连接有无盖矩形箱,沉淀池的一侧连通蓄水池,所述蓄水池与无盖矩形箱固定连接;所述无盖矩形箱的两侧内壁转动连接有同一个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连接第一转板,所述第一转板的顶部和沉淀池的底部相接触,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有第一污泥出口和排水管,所述无盖矩形箱靠近蓄水池的一侧开设有出水通孔,所述出水通孔的两侧内壁转动连接有同一个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连接第二转板,所述蓄水池靠近沉淀池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堵塞组件,堵塞组件用于对排水管的底部进行封堵,所述无盖矩形箱的一侧设置有传动组件,传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进行转动。
优选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无盖矩形箱一侧的电机,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一端贯穿无盖矩形箱并固定连接有从动链轮,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一端贯穿无盖矩形箱并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主动链轮和主动齿轮,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套设有同一个链条,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相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武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云南武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407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