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葫芦防污染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39886.4 | 申请日: | 2020-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994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潘小河;陈新华;莫毅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佳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D3/20 | 分类号: | B66D3/20;B66D3/2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罗晓林 |
地址: | 511500 广东省清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葫芦 污染 保护装置 | ||
一种电动葫芦防污染保护装置,包括吊架、电机组件、上保护壳、钢缆线、下保护壳、吊钩、滑轮、固定扣和出线槽,所述吊架下方安装有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组件外侧安装有上保护壳,所述上保护壳设置为空心的半个圆柱体结构,所述固定扣绕在电机组件上并固定,所述钢缆线顶部绕在电机组件的卷筒上,所述滑轮底盘下方安装有吊钩,所述下保护壳设置为倒置的锥台结构。本实用新型分别在电机组件和滑轮外侧设置顶部开口的保护壳,分别设置为空心的半个圆柱体结构和空心的倒置的锥台结构,使工作时出现的磁性物、油脂落入保护壳内,可以避免磁性物、油脂掉落在吊装产品上,还方便集中清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葫芦,具体为一种电动葫芦防污染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葫芦是一种起重设备,安装在天车、龙门吊之上,电动葫芦具有体积小,自重轻,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用于工矿企业,仓储,码头等场所。
但电动葫芦在吊装工作运行中,钢丝摩擦、电机转动等,易造成磁性物、油脂掉落在吊装产品或物件上,现有的电动葫芦缺少一种防污染保护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葫芦防污染保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葫芦防污染保护装置,包括吊架、电机组件、上保护壳、钢缆线、下保护壳、吊钩、滑轮、固定扣和出线槽,所述吊架下方安装有电机组件,且电机组件包括电机和卷筒,所述电机组件外侧安装有上保护壳,所述上保护壳设置为空心的半个圆柱体结构,且上保护壳前方和后方均设置有固定扣,所述固定扣绕在电机组件上并固定,所述钢缆线顶部绕在电机组件的卷筒上,且钢缆线下端穿过出线槽绕在滑轮上,所述滑轮底盘下方安装有吊钩,且滑轮外侧套有下保护壳,所述下保护壳设置为倒置的锥台结构,且下保护壳内部设置为空心结构。
优选的,所述上保护壳和下保护壳顶部均设置为开口结构。
优选的,所述上保护壳壳体上开设有出线槽,且出线槽设置有两条,所述出线槽的位置与钢缆线的垂直方向相对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电动葫芦防污染保护装置分别在电机组件和滑轮外侧设置顶部开口的保护壳,分别设置为空心的半个圆柱体结构和空心的倒置的锥台结构,这样在电动葫芦工作时,出现的磁性物、油脂会落在保护壳内,可以避免磁性物、油脂掉落在吊装产品中,还方便集中清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装置组装后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装置与电葫芦分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保护壳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吊架,2、电机组件,3、上保护壳,4、钢缆线,5、下保护壳,6、吊钩,7、滑轮,8、固定扣,9、出线槽。
本实用新型中的零件均可通过市场购买和私人定制获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佳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佳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398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耳机盒
- 下一篇:一种深基坑边坡防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