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应用于边坡生态治理的植生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39437.X | 申请日: | 2020-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565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蒲钊;秦建军;张绍羽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六零七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A01G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132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生态 治理 结构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应用于边坡生态治理的植生结构,涉及一种边坡治理结构;其包括多个植生袋和多个固定于边坡上的槽体,多个槽体相互固定形成格栅结构。槽体为方形框结构且其开口的两端分别朝向和背离坡体;槽体的两侧壁上分别形成有多个通孔,通孔所在的槽壁垂直水平面,多个通孔沿所在槽体的槽壁的长度排布设置;通口连通横向分布且相邻的两个槽体的内腔,通孔同时还贯通槽壁背离坡体的一侧;靠近通孔的植生袋伸入通孔,多个竖向叠放的植生袋在槽体内错位分布。本申请具有提高植生结构稳定性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生态治理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边坡生态治理的植生结构。
背景技术
公路、铁路、矿山、水利等建设施工后,经常会遗留岩土体变形的岩边坡,使裸露处植被的再生及恢复受到极大影响,甚至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最终形成边坡塌方。当前,有相关部门选择通过生态治理技术对其治理。
授权公告号为CN203905028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高陡岩石边坡植生袋绿化装置,包括固定杆、挡板和保护网,固定杆一端固定于边坡内,边坡上设置有多层固定杆,每层固定杆有多个,固定杆上设置有挡板,挡板上放置有植生袋,固定杆外侧设置有保护网,保护网固定于边坡上,保护网的内侧设有多个锚钉,挡板和植生袋均位于保护网内。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其存在以下缺陷:上述装置有很大一部分重力产生的向下的分力直接作用于固定杆,固定杆插设于边坡,而需要做防护的边坡自身结构稳定性又相对不佳,仅靠横向的固定杆(参见其说明书附图1),导致植生袋绿化装置稳定性相对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植生结构的稳定性,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于边坡生态治理的植生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应用于边坡生态治理的植生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边坡生态治理的植生结构,包括多个植生袋以及多个固定于边坡上的槽体,多个槽体相互固定形成格栅结构,槽体为方形框结构且其开口的两端分别朝向和背离坡体;槽体的两侧壁上分别形成有多个通孔,通孔所在的槽壁垂直水平面,多个通孔沿所在槽体的槽壁的长度排布设置;通口连通横向分布且相邻的两个槽体的内腔,通孔同时还贯通槽壁背离坡体的一侧;靠近通孔的植生袋伸入通孔,多个竖向叠放的植生袋在槽体内错位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植生袋在槽体中垒码堆放,多个竖向叠放的植生袋在槽体内错位分布,两个植生袋之间同时夹持另两个植生袋,此时各个植生袋之间的结构连续性和连接性相对更强,提高了植生袋的垒码效果,从而提高了植生结构的稳定性。
优选的,多个植生袋伸出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植生袋在通孔处,连接了两个相邻槽体,提高了相邻两个槽体的连接性,从而提高了整体植生结构的连接性。
优选的,植生袋包括填充有混合土的袋体以及插接于袋体的放土管;放土管一端伸入植生袋中且另一端从植生袋的开口伸出,在植生袋的开口处设置有固定件,固定件将放土管和袋体的开口边固定,在放土管远离袋体的一端盖合连接有适配的管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植生袋中的放土管放出混合土从而形成垫袋,垫袋填充底袋与通口的高度差,使得接下来垒码的一层靠近通孔处的底袋正常伸入通孔,形成植生袋叠层间的错位结构。
优选的,放土管管端视图呈椭圆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较于圆形来说,其更不易突出植生袋的厚度方向的面,以避免对后续其他的植生袋1的垒码影响。
优选的,固定件为捆扎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操作简单快捷,封口效果较好。
优选的,放土管的两端翻折形成限制环,捆扎带捆扎袋口和袋口处的放土管两端限制环之间的中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六零七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六零七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394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