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废气分离处理雾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37685.0 | 申请日: | 202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396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张佳;刘璟;肖明朝;赵庆华;庞伟;杨君;黎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1/00 | 分类号: | A61M11/00;A61M15/00;A61L9/16;A61L9/14;A61L101/06;B01D50/00;B01D53/18;B01D53/82 |
代理公司: | 重庆蕴博君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3 | 代理人: | 王玉芝 |
地址: | 400016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气 分离 处理 雾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废气分离处理雾化装置,包括带有补气结构的面罩、雾化器、雾化后的废气消毒处理装置;废气消毒处理装置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缓冲气囊、液体过滤器、盐结晶过滤器和终末净化过滤器;液体过滤器包括液罐及盛装在液罐内的滤液;缓冲气囊一端通过设有防止废气倒流的单向阀I的管道与面罩连通,其另一端通过管路与液体过滤器内的滤液连通;液罐顶部通过管道与盐结晶过滤器连通;在废气处理装置管路上设有控制缓冲气囊内压的排气泵。本实用新型能够顺应人体呼吸需求,减少密闭面罩导致的呼吸阻力增加,实现废气中药物颗粒、病原微生物等有害气溶胶的有效收集、滤过及灭活,防止有害气溶胶在空气中扩散导致的不良反应及交叉感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含有害病原微生物及残余药物的废气分离处理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众多雾化吸入治疗装置均采用开放式面罩通气设备,患者在实施药物雾化过程中呼出的包含有害病原微生物及残余药物颗粒的气溶胶随开放性气孔扩散至空气中,极易造成同空间相处人员的交叉感染或药物毒副作用,潜在威胁周围人群的健康状况,若遇突发性呼吸道相关传染疾病大爆发,开放性雾化吸入装置仅适用于带有负压吸引的手术室或特定隔离病房,无法满足大批量患者诊疗场景,严重影响患者治疗及康复效果。
雾化废气的处理需要解决两大难题,一是废气的收集,二是废气中有害气溶胶的处理。
目前市场上暂无能够真正实现雾化废气收集处理的雾化仪。虽有实用新型如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107456636A,名称为“一种小儿内科用雾化吸入装置”的专利等提出采用密闭式雾化吸入面罩,同时面罩上设置排气通道的方式对呼出废气进行搜集,但这些方案均未能考虑到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密闭面罩内的气压平衡问题,导致按照设计方案生产的产品无法在现实中使用。在雾化治疗过程中受雾化器现有供氧流速限制,密闭面罩内的气体流量无法满足患者正常呼吸生理所需气体流量,导致患者呼吸困难的发生。患者正常呼吸状态下,一次呼吸潮气量达到数百至上千毫升。吸气时,现有密闭式雾化器供氧流量仅为50-200ml/秒,短时间内无法满足吸入气体总量的需求,故需从外界补充吸入气体。呼气时,通过密闭管道系统收集患者呼出气体进行终末消毒处理,由于患者排出气体较快,管道压力短时间内急剧增大,患者呼气阻力增加,导致患者呼气困难,促使患者在雾化过程中用力呼吸。不仅降低了药物雾化效果,还容易进一步加重呼吸道疾病患者的肺损伤。
针对雾化过程中所产生有害气溶胶的处理,目前采取措施主要为集中收集后单层滤网过滤或活性炭吸附的方法,但患者呼出气体中包含大量高湿度液体气溶胶,气溶胶被吸附凝结成水后,将很快使滤纸或活性炭的吸附能力达到饱和,从而丧失净化能力。同时,饱和后的过滤装置,气体通透性变差,呼出气体难以排除,容易使患者发生呼气困难。并且携带大量病原微生物的气溶胶截留到滤网后,停留下来的各种致病性微生物容易依附于滤网并大量繁殖,可能对患者或他人造成二次感染的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376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晶振和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焚烧飞灰处置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