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测桥用测流架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529160.2 | 申请日: | 2020-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914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 发明(设计)人: | 王允臣;何琳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淄博智臣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P5/00 | 分类号: | G01P5/00;G01P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黄娟 |
| 地址: | 255000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三***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桥用 测流 | ||
一种测桥用测流架,包括底座、放置板、伸缩装置、安装板、多组连接杆和第一安装杆;底座的下端面设有万向轮;底座的上端面设有设备箱;设备箱上设有用于带动放置板朝向设备箱或者远离设备箱移动的高度调节组件;放置板朝向底座的端面上并排设有用于夹持桥梁围栏的夹持组件;伸缩装置连接放置板且其伸缩端连接安装板;每组连接杆的一端均设有连接部;一组连接杆端部的连接部螺纹连接用于安装监测水流流速的流速仪的第一安装杆;多组连接杆两两螺纹配合连接。本实用新型方便移动,便于使用以快速对河水流速进行检测,结构稳定便于运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文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桥用测流架。
背景技术
河流水文是指发生在河流中的水文特性和变化规律,其中包括河水的补给来源、河流水情、水温、冰情、水化学和泥沙,以及河流类型、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和多年变化等;对河流水文要素的监测是对河流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知名河流上都架设有桥梁,在对河流进行水速检测时无需横跨河流的两岸架设缆道,大大提高水文检测的安全性;虽然水文工作者可以在桥梁上进行水体流速的检测,但是由于桥体距离水面较高,通常直接将流速仪抛入水中,但是容易造成流速仪的损坏,且检测结果不够精准;为此,本申请中提出一种测桥用测流架。
实用新型内容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测桥用测流架,本实用新型方便移动,便于使用以快速对河水流速进行检测,结构稳定便于运输。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桥用测流架,包括底座、万向轮、放置板、伸缩装置、安装板、多组连接杆和第一安装杆;
多组万向轮均匀安装在底座的下端面;底座的上端面设有用于安装水分检测设备的设备箱;设备箱上设有用于带动放置板朝向设备箱或者远离设备箱移动的高度调节组件;放置板和底座平行,放置板朝向底座的端面上并排设有用于夹持桥梁围栏的夹持组件;
伸缩装置连接放置板,伸缩装置的伸缩端和放置板平行,伸缩装置的伸缩端连接安装板;安装板和放置板平行,安装板上设有螺纹孔;
第一安装杆上设有用于监测水流流速的流速仪,第一安装杆延其中轴线方向设有第一中空仓;每组连接杆的一端均设有连接部;每组连接部均沿每组连接杆的中轴线方向在每组连接部和每组连接杆内设有第二中空仓;一组连接杆端部的连接部螺纹旋入第一中空仓内;多组连接杆两两配合连接,一组连接杆端部的连接部螺纹旋入另一组连接杆端部的第二中空仓的开口内,远离第一安装杆的一组连接杆螺纹配合;连接螺纹孔;多组第二中空仓和第一中空仓连通。
优选的,每组夹持组件均包括第二安装杆、凵形架、把手、夹持板和第一螺纹杆;
第二安装杆的一端连接放置板,第二安装杆的另一端连接凵形架的水平端面;
两组第一螺纹杆的一端分别连接两组把手,两组第一螺纹杆的另一端分别螺纹穿过凵形架的两组竖直端面,两组第一螺纹杆的另一端分别转动连接两组夹持板。
优选的,两组夹持板相互靠近的端面上分别设有凸起。
优选的,高度调节组件包括支撑杆、支撑筒、第二螺纹杆、旋转轴和手轮;
支撑筒的一端连接设备箱,支撑筒的另一端设有通孔;
第二螺纹杆位于支撑筒内,第二螺纹杆的中轴线和支撑筒的中轴线重合,第二螺纹杆转动连接支撑筒的内壁,第二螺纹杆通过锥齿轮传动连接旋转轴;旋转轴转动连接支撑筒的内壁,旋转轴穿过支撑筒并连接手轮;
支撑杆的一端连接放置板,支撑杆的另一端延其中轴线方向设有螺纹盲孔,支撑杆穿过通孔伸入支撑筒内,支撑杆滑动连接支撑筒的内壁;螺纹盲孔螺纹配合连接第二螺纹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淄博智臣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淄博智臣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291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