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楼板面加高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528760.7 | 申请日: | 2020-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748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 发明(设计)人: | 韦璞;袁新华;周俊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颐景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B5/00;E04B1/90;E04B1/9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700 上海市青浦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楼板 加高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楼板面加高结构,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其包括原楼板和用于支撑原楼板的结构梁,所述原楼板上固定设置有聚苯板,所述聚苯板背离原楼板的一侧设置有混凝土刚性地面。本实用新型利用在原楼板上设置的聚苯板,在满足加高的同时,不会造成原楼板的过载,无需对原楼板进行加固操作,有助于减少因加固而带来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楼板面加高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改造项目或者建筑在建造过程中会碰到需要加高楼板面的情况,例如公共的厨房间需要增加排水沟,局部抬高,连体楼改变标高等。
现有技术中,一般的处理方式是采用轻质混凝土、陶粒混凝土进行填充,抬高既有建筑楼板的标高。
然而,这种处理方式对于厚度增加不多,范围不大的情况可以使用。但是如果标高抬高太高,必然导致厚度太大,轻质混凝土一般容重为9-15Kn/m3,厚度超过200mm,则每平米重量也将超过1.8-3Kn/m3,原来的楼板将承担不了新增加的荷载,导致楼板、梁、柱都需要加固,甚至基础都需要加固,成本大大增加,存在待改进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楼板面加高结构,利用在原楼板上设置的聚苯板,在满足加高的同时,不会造成原楼板的过载,无需对原楼板进行加固操作,有助于减少因加固而带来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楼板面加高结构,包括原楼板和用于支撑原楼板的结构梁,所述原楼板上固定设置有聚苯板,所述聚苯板背离原楼板的一侧设置有混凝土刚性地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在原楼板上固定设置的聚苯板和在聚苯板背离原楼板的一侧设置的混凝土刚性地面,以实现加高的目的,由于聚苯板的自重较轻,使得加高后总重量的增加基本恒定在规定范围内,且经济实惠;另外,聚苯板自身还具有防火、隔热、保温、隔声等特性,提高楼板的耐火、保温和隔音效果;且在现场可根据施工面积,裁剪相应尺寸的聚苯板,实施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原楼板与混凝土刚性地面之间设置有有用于支撑聚苯板的混凝土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设置的混凝土肋,提高原楼板和混凝土刚性地面之间的连接强度,另外,有助于提高聚苯板在原楼板上的紧固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混凝土刚性地面内预埋有第一受力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受力筋,有助于提高混凝土刚性地面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混凝土刚性地面内还预埋有第一分布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分布筋,进一步提高混凝土刚性地面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混凝土肋(5)竖直方向的两侧预埋有顶部加强筋和底部加强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顶部加强筋和底部加强筋,有助于提高混凝土自身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混凝土肋靠近原楼板一侧的内部还预埋有第二分布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预埋的第二分布筋,进一步提高混凝土肋自身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分布筋(53)的两端分别与顶部加强筋和底部加强筋相钩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二分布筋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受力筋和第二加强筋相钩接,以提高混凝土刚性地面与混凝土肋之间连接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颐景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颐景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287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