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后浇带的支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27696.0 | 申请日: | 2020-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300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宋超;王雷;白惠更;杨国栋;许行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七局第一建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1/36 | 分类号: | E04G11/3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魏笑 |
地址: | 113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后浇带 支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浇带的支护装置,包括支撑件、支撑架、两个夹紧件和调节件;支撑件具有内腔,顶面设有与内腔连通的贯通孔;支撑架设置于支撑件的底部。两个夹紧件设置于内腔中,夹紧件的顶端通过贯通孔伸出;调节件设置于内腔中,与两个夹紧件相连,用于控制两个夹紧件之间的距离。在对浇筑板和后浇带进行支护时,通过支撑件支撑两个浇筑板,两个夹紧件分别对应夹住两个浇筑板,同时通过调节件调节两个夹紧件之间的间距,令两个浇筑板之间的后浇带宽度不会发生变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后浇带的支护装置,能够对两个浇筑板进行支撑和限位,避免因浇筑板移动导致后浇带宽度发生变化,保证了建筑施工的作业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后浇带的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后浇带是在建筑物中设置的临时施工缝,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而产生有害裂缝,对此类钢筋混凝土结构起到保护作用。这里所说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通常是指基础底板、墙面和楼板等浇筑板所采用的结构。
后浇带的结构强度主要取决于支撑件对浇筑板底面的支撑效果,通常采用横纵交错设置的支杆(类似于脚手架结构)对其进行支撑,令浇筑板无法产生竖直方向的移动,确保相邻浇筑板之间的间距不会产生变化。
发明人发现,在长期的建筑施工作业过程中,工人行走在浇筑板上方进行施工作业,工人的鞋底与浇筑板之间形成水平方向的摩擦力,导致浇筑板产生水平方向上的微量移动。长此以往,后浇带的宽度会受到影响,使得建筑施工作业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浇带的支护装置,旨在解决对浇筑板进行支撑时,由于浇筑板能够产生水平方向的移动而导致后浇带变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后浇带的支护装置,包括:
支撑件,用于支撑两个浇筑板;所述支撑件具有内腔,顶面设有连通外界与所述内腔的贯通孔;
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支撑件底部,用于支撑所述支撑件;
两个夹紧件,设置于所述内腔中;所述夹紧件的顶端通过所述贯通孔伸出所述内腔,两个所述夹紧件的伸出端用于一一对应夹紧两个所述浇筑板;以及
调节件,设置于所述内腔中,与两个所述夹紧件均相连,用于控制两个所述夹紧件的间距。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夹紧件包括:
两个移动板,滑动设置于所述内腔中,顶端通过所述贯通孔伸出所述内腔;两个所述移动板的伸出端分别用于与所述浇筑板的两侧抵接;所述移动板上设有第一螺纹孔;
第一双头螺杆,具有两个第一螺纹头,两个所述第一螺纹头一一对应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螺纹孔内;以及
第一转动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双头螺杆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双头螺杆绕自身轴线转动,进而带动两个所述移动板沿所述第一双头螺杆的轴向相向运动或者背向运动。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转动驱动件包括:
驱动杆,绕自身轴线转动设置在所述内腔中,所述驱动杆的轴向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双头螺杆的轴向平行;所述驱动杆的一端贯穿所述支撑件的内壁延伸至所述内腔外;以及
传动带,包绕于所述驱动杆和所述第一双头螺杆上。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驱动杆上连接有齿轮;
所述传动带的内周壁上设有用于与所述齿轮啮合的凸齿结构;
所述第一双头螺杆的外周壁上设有用于与所述齿轮啮合的凹槽结构。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两个所述夹紧件用于与所述调节件连接的所述移动板上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调节件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七局第一建筑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七局第一建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276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注塑模具用模件表面毛刺去除装置
- 下一篇:一种胸部按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