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神经介入头颈部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24562.3 | 申请日: | 2020-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178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陈日玉;蔡少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日玉 |
主分类号: | A61B90/14 | 分类号: | A61B90/14;A61G1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麦汇智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54 | 代理人: | 曹治丽 |
地址: | 570311 海南省海***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神经 介入 颈部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神经介入头颈部固定装置,涉及医疗器械领域。一种神经介入头颈部固定装置,其包括主体,主体上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夹持结构,夹持结构包括第一夹紧气囊和第二夹紧气囊,第一夹紧气囊和第二夹紧气囊依次设置在凹槽内,第一夹紧气囊和第二夹紧气囊都为半圆环结构。本实用新型能够将进行神经介入手术病人的头颈部固定,避免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由于处于不清醒状态发生头部晃动或移动,同时该装置还能使增加病人头颈部的舒适感,避免患者产生不适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神经介入头颈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神经介入技术顾名思义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它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的支持下,采用血管内导管操作技术,通过选择性造影、栓塞、扩张成形、机械清除、药物递送等具体方法,对累及人体神经血管系统的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它是一种新兴的微创临床技术,为许多脑与脊髓血管疾病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治疗途径。既可以独立解决许多脑血管疾病,又可以和传统的开放手术、放射治疗等巧妙结合,使原来无法或难以治疗的疾病得到满意疗效。随着对许多疾病认识的深入和理念的更新,神经介入技术在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目前已经成为热门学科,并且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普及。在神经介入手术过程中,患者往往处于不清醒状态,为了确保手术过程的准确性,需要保持患者头部位置固定,不能发生晃动或者移动;目前的固定装置固定效果差,使用不灵活且容易引起患者不适,因此设计一种固定效果好,能够调节且使用舒适的神经介入头颈部固定装置是非常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介入头颈部固定装置,其能够将进行神经介入手术病人的头颈部固定,避免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由于处于不清醒状态发生头部晃动或移动,同时该装置还能使增加病人头颈部的舒适感,避免患者产生不适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神经介入头颈部固定装置,包括主体,主体上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夹持结构,夹持结构包括第一夹紧气囊和第二夹紧气囊,第一夹紧气囊和第二夹紧气囊间隔设置在凹槽内,第一夹紧气囊和第二夹紧气囊都为半圆环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夹紧气囊连接有第一气路结构,第一气路结构包括气压阀、气压泵和泄压阀,气压阀分别连接到气压泵与第一夹紧气囊,泄压阀设置在第一夹紧气囊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夹紧气囊连接有第二气路结构,第二气路结构与第一气路结构完全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夹紧气囊上设置有舒缓层,舒缓层包括橡胶垫,橡胶垫紧贴第二夹紧气囊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夹紧气囊上设置有按摩层,按摩层上均匀间隔设置有圆形突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夹紧气囊与第二夹紧气囊间隔设置,第一夹紧气囊与第二夹紧气囊之间限定形成透气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透气间隙处设置通风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半圆环结构的内表面均匀间隔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压力传感器连接有微控制器,微控制器与气压泵连接,用于空气气压泵开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泄压阀为电磁控制阀,微控制器连接电磁控制阀,用于控制电磁控制阀开闭。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日玉,未经陈日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245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连接组件及充电器
- 下一篇:一种高安全性牙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