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生物基网水体原位净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09428.6 | 申请日: | 2020-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036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霞;吴翔;故友春;王雅晴;杨明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黄河水处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30;C02F3/32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 代理人: | 王亚军 |
地址: | 243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生物 水体 原位 净化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基网水体原位净化系统,属于水体净化技术领域。针对现有技术中水体净化效果差且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生物基网水体原位净化系统,它包括设置在水中的生态围隔,生态围隔内设置有浮岛和微生物附着基,所述微生物附着基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浮球I、立体基膜和加气混凝土块,浮球、立体基膜和加气混凝土块均设置在绳索上,绳索的底部设置有使得微生物附着基在水中保持平衡的配重件。本实用新型通过浮岛和微生物附着基双重作用吸收水体中的氮和磷,同时有效降解水体中的BOD,使得水质指标得到有效改善,整体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减小运行及建设成本,湖面或河面的景观性好,具有较高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体净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生物基网水体原位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河流污染的防治受到了政府和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有部分水体因生活、生产污水流入造成水体黑臭,必须及时加以治理,而生物膜法是处理轻度污染水体的理想方法,它具有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效果稳定、经济性能好、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在利用生物膜法处理污染水体时可采用旁路处理系统或原位处理系统等方式:污染水体旁路处理系统是在河岸带上建设处理系统,将河水分流其中进行处理的方法,旁路处理方法不影响河道的航运功能,但处理系统建设费用大,需占用较多的河岸带土地;污染水体原位处理系统是在河道内建设污水处理系统,沿程进行河水净化的处理方法;原位处理方法是一种耗资小、不占用河岸带土地的生物强化净化方法,在土地资源紧缺的城市更具优越性;但是原位处理方法净化效果并不非常理想,并且在河道内排布杂乱,景观性较差。
针对上述问题也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621418143.5,公开日为2017年07月25日,该专利公开了一种景观水体的漂浮式生物栅净化装置,包括漂浮装置、连接装置和生物栅装置,漂浮装置设于水面上,生物栅装置设于水面下,漂浮装置下端中部和生物栅装置上端中部设有连接装置。通过植物、动物、微生物协同作用达到净化水体的效果。该专利不足之处在于:稳定性较差、不适应于中度及重度污染水体的治理、净化效果较低。
又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520703946.4,公开日为2016年01月27日,该专利公开了一种河道净化生物栅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在河道某固定位置的固定框、曝气装置、污水净化装置,污水净化装置设置在固定框内,浮于水面上或沉于水面下,曝气装置设置在固定框下方,所述的污水净化装置包括水植物、种植篮、浮岛台,固定框具有浮力,并套设在导杆上,并与导杆相对移动配合,浮岛台与固定框联动连接,种植篮固定在浮岛台上,植物种植在种植篮内。该专利的不足之处在于:利用曝气技术与水生植物修复技术净化水体,单个装置成本较高,净化效果较低、后期维护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水体净化效果差且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生物基网水体原位净化系统。本实用新型通过浮岛和微生物附着基双重作用吸收水体中的氮和磷,同时有效降解水体中的BOD,使得水质指标得到有效改善,整体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减小运行及建设成本,湖面或河面的景观性好,具有较高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生物基网水体原位净化系统,包括设置在水中的生态围隔,生态围隔内设置有浮岛和微生物附着基,所述微生物附着基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浮球I、立体基膜和加气混凝土块,浮球I、立体基膜和加气混凝土块均设置在绳索上,绳索的底部设置有使得微生物附着基在水中保持平衡的配重件。整体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减小运行及建设成本,湖面或河面的景观性好,具有较高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更进一步的,所述立体基膜与加气混凝土块之间设置有垫片。使得立体基膜与加气混凝土块彼此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干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黄河水处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黄河水处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094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儿童安全座椅及安全带绑定结构
- 下一篇:负载均衡系统与停车场收费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