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注脂针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506924.6 | 申请日: | 2020-07-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054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 发明(设计)人: | 聂凯翀 | 申请(专利权)人: | 聂凯翀 |
| 主分类号: | A61M5/32 | 分类号: | A61M5/32;A61B1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0082 上海市杨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注脂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注脂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包括针管,所述针管远端设置有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注脂孔,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注脂孔均匀分布,所述针管的近端为螺旋接口,用于连接螺口注射器。本实用新型该一种新型注脂针具有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注脂针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新型注脂针。
背景技术
注脂针的作用是在脂肪填充手术中将脂肪注射入需填充的部位。在脂肪填充手术过程中,拟注射脂肪的处理和脂肪注射的方法都会影响手术效果。而脂肪注射的方法主要包括注射总量、注射层次以及注射脂肪的均匀程度。其中,注射脂肪的均匀程度是关键因素,因为其决定了注射脂肪的存活率以及术后硬结与钙化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而注射脂肪的均匀程度很大程度与注脂针的粗细以及注脂孔的设计有关系:注脂针的针管直径和注脂孔孔径如果太细会导致脂肪细胞堵塞针管或注脂孔;针管直径和注脂孔孔径太粗会导致注射脂肪团块的体积过大、脂肪分布不均匀,降低脂肪存活率并可能导致术后硬结与钙化。
同时,脂肪注射手术存在脂肪栓塞的风险。脂肪栓塞发生的机制是注射的脂肪细胞或油滴进入了破损的血管中而产生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其在脂肪填充手术中发生的原因一般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由于注射的层次或部位不当,损伤了血管;二是注射的压力过大,使注射物被挤压进入破损的血管中。
目前大多数类型的注脂针是单孔或双孔的单方向设计,脂肪注射时呈单一方向移动,注射出的脂肪容易堆积在同一部位,不易分散,需要术者反复移动注脂针来避免注射脂肪团块过大,对术者的操作技巧要求较高,且难以使脂肪均匀分布。同时,注脂孔的孔径与注脂针针管直径相近,术者注射时施加于针管的压力会直接转变为脂肪经过注脂孔进入注射区域的压力,注射压力过小可能使脂肪在注脂针中不易移动,而注射压力过大则可能增加脂肪栓塞的风险。
因此需要一款注脂针,既能有效将脂肪分散注射,使注射的脂肪分布更加均匀,提高脂肪的存活率,减少甚至避免术后硬结与钙化,使术后效果更加稳定,降低术者操作难度;同时也能平衡注脂针的针管和注脂孔之间的压力,减少脂肪栓塞发生概率,降低手术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注脂针,该一种新型注脂针具有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注脂针,包括针管,所述针管远端设置有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注脂孔,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注脂孔均匀分布,所述针管的近端为螺旋接口,用于连接螺口注射器。
优选的,所述针管材质为不锈钢。
优选的,所述针管长度为80mm。
优选的,所述针管直径为1.5mm。
优选的,所述注脂孔的孔径均为1m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注脂针用于脂肪填充手术中注射脂肪的步骤,使用时将注脂针近端螺旋口接于装有脂肪的螺口注射器上,往拟填充区域注射脂肪,在注射脂肪的过程中,根据术者习惯及手术需要,将注脂针置于需要注射的层次,施以适当的压力将脂肪注入,在注射时可以缓慢移动注脂针,使脂肪分布更加均匀。
2、通过对注脂孔数目、位置和孔径的特定设计:注脂针既能使注射的脂肪分布更均匀,提高脂肪的存活率,减少甚至避免术后硬结与钙化,使术后效果更加稳定,降低术者操作难度,同时也能平衡注脂针的针管和注脂孔之间的压力,减少脂肪栓塞发生概率,降低手术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聂凯翀,未经聂凯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069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