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散热器、及具有该散热器的空调变频器、电子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505262.0 | 申请日: | 2020-07-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638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 发明(设计)人: | 方真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英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李杰 |
| 地址: | 313300 浙江省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器 具有 空调 变频器 电子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器,及具有该散热器的空调变频器、电子设备;包括用于输送冷却介质的换热管道,以及用于热交换的散热器芯体;所述散热器芯体侧壁的一部分构成用于连接发热源的换热面,换热面是用于直接或通过换热介质与发热源紧密接触的平面,所述散热器芯体至少设有一条线性通道,换热管道从线性通道的轴端通道口插入并从其另一端穿出,换热通道焊接在线性通道的内腔中;提升了其热交换效率,实现更好的散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器、及具有该散热器的空调变频器、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器中会有许多发热部件,这些发热部件的热量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散发,若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散发会影响到电器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如在电子设备领域中,为了将电子元器件的温度控制在一个合适的温度范围内,通常会在电子元器件表面固定一个散热器,利用散热器上的翅片将热量向外扩散,进而降低电子元件的温度。或是在空调领域中,变频器模块在整个变频器中起到一个功率转换和放大的作用,其中由于开关损耗和模块本身的电阻,在其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而且变频器对应的机组功率越大,发热量越大,这些热量如果不及时散出,会影响模块性能甚至烧坏模块。
而现有的散热器中,一般包括换热管道以及散热器芯体,而换热管道大多数通过热熔胶或热导硅胶粘结到散热器芯体中,或采用对换热管道进行热膨胀进而使得换热管道的管壁贴合于散热器芯体的内腔中;而上述两种安装方式,均存在以下几个显著的弊端:
一、如采用热熔胶或热导硅胶方式,则由于两者的材质不同,而导致其导热性差异很大,使得散热效果没有发挥最大化,热交换效果低;
二、如采用换热管道的管体热膨胀,使其完全贴合线性通道的内壁,到这种方式很容易使得换热管道整体发生变形,进而影响使用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能够高效进行热交换的散热器、及具有该散热器的空调变频器、电子设备。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解决手段是一种散热器,包括用于输送冷却介质的换热管道,以及用于热交换的散热器芯体;所述散热器芯体侧壁的一部分构成用于连接发热源的换热面,换热面是用于直接或通过换热介质与发热源紧密接触的平面,所述散热器芯体至少设有一条线性通道,换热管道焊接在线性通道的内腔中。
在一些实例中,所述换热管道从与其相适配线性通道的轴端通道口插入并从其另一端穿出。
在一些实例中,所述换热管道从线性通道的径向扣入至与其相适配的线性通道的内腔。钎料加温熔化后,填充换热管道与线性通道的内腔的间隙并与两者相互溶解和扩散,从而实现换热管道与线性通道的内腔的连接,所述线性通道的横截面为不连续的几何形。
在一些实例中,所述换热管道通过施压管体露出部分,使其一段管体外壁贴合于线性通道的内腔,钎料加温熔化后,填充换热管道与线性通道的内腔的间隙并与两者相互溶解和扩散,从而实现换热管道与线性通道的内腔的连接。
在一些实例中,所述线性通道的内腔上部设置有放置钎料的钎料区,钎料区沿线性通道轴向设置,且散热器芯体的线性通道上设有与钎料区相通的开口。
在一些实例中,所述钎料区端部设有开口,所述钎料从钎料区开口轴向插入至钎料区内;钎料加温熔化后,填充换热管道与线性通道的内腔的间隙并与两者相互溶解和扩散,从而实现换热管道与线性通道的内腔的连接。
在一些实例中,所述钎料区的侧壁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为沿线性通道轴向设置的长条形开口,所述钎料从开口径向扣入至钎料区;钎料加温熔化后,填充换热管道与线性通道的内腔的间隙并与两者相互溶解和扩散,从而实现换热管道与线性通道的内腔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英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英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052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