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固液反应釜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04158.X | 申请日: | 2020-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155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平;朱泰峰;高峰;沈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洛法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4/00 | 分类号: | B01J4/00;B01J19/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99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应 | ||
一种固液反应釜,包括:釜体结构、支座、搅拌机构、减速电机、加热装置和控制面板,支座与釜体结构底部连接,搅拌机构与釜体结构连接,减速电机与搅拌机构连接,加热装置与釜体结构下侧连接,控制面板与釜体结构表面连接。其中,釜体结构包括:釜体本体、釜盖、液体进料口、固体进料口、液体物料导流盘、固体物料导流盘、连杆固定架、搅拌轴开孔、卸料口、喷洒孔和下料孔。本实用新型与传统技术相比,通过在反应釜釜体内部增设液体物料导流盘和固体物料导流盘,控制物料的进入搅拌区域的下料节奏,并采用两组搅拌轴进行固液混合搅拌,提高固液物料的反应混合度和混合速度,同时能够减轻搅拌轴搅拌负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应釜,具体涉及一种固液反应釜。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反应釜运用于诸多领域,如化工、制药等,在使用过程中易涉及到复杂的固液多相反应,同时会产生非常多的热传递效应,这需要反应釜的搅拌轴同时加快物料混合速度,若混合效果欠佳,反应物便会产生较多的问题,若一次性投料过多,部分物料容易沉积在釜体底部,且增加了搅拌轴的搅拌负担。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做出了一系列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液反应釜,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
一种固液反应釜,包括:釜体结构、支座、搅拌机构、减速电机、加热装置和控制面板,所述支座与釜体结构底部连接,所述搅拌机构与釜体结构连接,所述减速电机与搅拌机构连接,所述加热装置与釜体结构下侧连接,所述控制面板与釜体结构表面连接;
其中,所述釜体结构包括:釜体本体、釜盖、液体进料口、固体进料口、液体物料导流盘、固体物料导流盘、连杆固定架、搅拌轴开孔、卸料口、喷洒孔和下料孔,所述釜盖与釜体本体上部连接,所述液体进料口与釜盖上左侧连接,所述固体进料口与釜盖上右侧连接,所述液体物料导流盘和固体物料导流盘与连杆固定架连接,所述连杆固定架与釜体本体内壁连接,所述搅拌轴开孔设于液体物料导流盘和固体物料导流盘上,所述卸料口与釜体本体底部连接,所述喷洒孔设于液体物料导流盘上,所述下料孔设于固体物料导流盘上,所述液体物料导流盘和固体物料导流盘为内凹结构。
进一步,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第一搅拌轴、第二搅拌轴和搅拌杆,所述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与减速电机连接,所述第一搅拌轴与釜盖上左侧连接,所述第二搅拌轴与釜盖上右侧连接,所述搅拌杆与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连接。
进一步,所述液体物料导流盘的分道为弧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固体物料导流盘的分道为直线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技术相比,通过在反应釜釜体内部增设液体物料导流盘和固体物料导流盘,控制物料的进入搅拌区域的下料节奏,并采用两组搅拌轴进行固液混合搅拌,提高固液物料的反应混合度和混合速度,同时能够减轻搅拌轴搅拌负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液物料进料盘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釜体结构100、釜体本体110、釜盖120、液体进料口130、固体进料口140、液体物料导流盘150、固体物料导流盘160、连杆固定架170、搅拌轴开孔180、卸料口190、喷洒孔1100和下料孔1200。
支座200、搅拌机构300、第一搅拌轴310、第二搅拌轴320和搅拌杆330。
减速电机400、加热装置500和控制面板6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洛法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洛法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041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磁力反应釜
- 下一篇:口腔污水自动化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