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面料打褶的活动式预折边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503514.6 | 申请日: | 2020-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478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贺;贺超;张亨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汽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J1/00 | 分类号: | D06J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尤健雄 |
地址: | 51005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面料 活动 式预折边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面料打褶的活动式预折边结构,设有支架、上折边辊、下折边辊上转轴、下转轴和轴承机构,能够用于织物面料的自动化打褶,由于上折边辊和下折边辊采用了对应的上圆锥台部和下圆锥台部,能够减少织物面料在打褶过程中的不稳定现象,大大提高了打褶的节拍和效率;并且,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相应数量和连接顺序的打褶轮、连接凸轴、连接凹轴、转换凸头、转换凹头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进行组合,即能够形成相应结构的上折边辊和下折边辊,以在同一条生产线上方便快速的实现不同褶皱形状的织物面料打褶;因此,大大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和同一条生产线切换生产不同褶皱形状的织物面料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织物面料的打褶设备,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面料打褶的活动式预折边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越来越普及,汽车的外观款式也越来越多样,对汽车内饰的外观也要求越来越多。目前常用的方式不同面料,材质,不同颜色,不同的分割线等搭配,想要有创新的,更加吸引人的造型,必须是款式等的变化。
打褶工艺在汽车内饰上多处都有应用,如汽车用百褶窗帘、空气滤清器等。汽车座椅,门板装饰也有尝试,目前多是手工缝纫,如何能机器自动化量产,直接关系其价格及应用的范围。而现有技术中,实现织物面料打褶的自动化设备,一般是采用长短不一的多块金属片,形成打褶间隙,使织物面料通过该打褶间隙后形成褶皱,但其存在摩擦力大、传送困难,容易对织物面料造成划伤的问题。并且,客户对织物面料上的褶皱数量、打褶方向会有不同的需求,现有技术中难以在同一生产线上满足这些不同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面料打褶的活动式预折边结构。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面料打褶的活动式预折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上折边辊和下折边辊,所述支架上安装有相互平行的上转轴和下转轴,所述上折边辊和下折边辊分别通过一套轴承机构安装在所述上转轴和下转轴上;所述上折边辊由与所述上转轴共轴的若干个上圆柱部和若干个上圆锥台部组成,且任意相邻两个所述上圆锥台部的大径端面和小径端面相接;所述下折边辊对应每一个所述上圆柱部设有一个下圆柱部,并对应每一个所述上圆锥台部设有一个下圆锥台部,所述下圆柱部和下圆锥台部均与所述下转轴共轴,且所述下圆锥台部与其对应的上圆锥台部具有相反的端面朝向,并且,每一个所述上圆锥台部的大径端面与对应的下圆锥台部的小径端面之间存在错位间距;
并且,所述上折边辊和下折边辊均是由至少一个打褶轮与多个连接件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连接而成的;所述打褶轮具有圆锥台轮体,该圆锥台轮体的大径端面和小径端面分别共轴设有打褶轮外螺纹连接头和打褶轮内螺纹连接孔,所述圆锥台轮体作为所述上圆锥台部或下圆锥台部;每一个所述连接件均为连接凸轴、连接凹轴、转换凸头、转换凹头中的任意一者,也即:根据连接需要以及织物面料所需形成的褶皱形状需求,组成上折边辊或下折边辊的连接件可以是数量不限的连接凸轴、连接凹轴、转换凸头、转换凹头,前述数量不限也包括数量为零的情况;所述连接凸轴、连接凹轴、转换凸头、转换凹头均具有作为所述上圆柱部或下圆柱部的圆柱主体,所述连接凸轴在其圆柱主体的两端面分别共轴设有用于与所述打褶轮内螺纹连接孔旋接的凸轴外螺纹连接头和用于安装轴承的凸轴轴承安装孔,所述连接凹轴在其圆柱主体的两端面分别共轴设有用于与所述打褶轮外螺纹连接头旋接的凹轴内螺纹连接孔和用于安装轴承的凹轴轴承安装孔,所述转换凸头在其圆柱主体的两端面分别共轴设有均用于与所述打褶轮内螺纹连接孔旋接的第一凸头外螺纹连接头和第二凸头外螺纹连接头,所述转换凹头在其圆柱主体的两端面分别共轴设有均用于与所述打褶轮外螺纹连接头旋接的第一凹头内螺纹连接孔和第二凹头内螺纹连接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汽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广汽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5035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